8月22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藥品管理法(修訂草案)第二次提交審議。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對假藥劣藥范圍進行了更為明確的界定。
會議提出,現(xiàn)行法律對假藥劣藥范圍的界定比較寬泛,不便于精準懲治,建議主要按照藥品功效重新界定假藥劣藥范圍。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將“假藥”“劣藥”和“按假藥論處”“按劣藥論處”兩類4種違法行為所列情形綜合考慮,明確規(guī)定,假藥包括:所含成分與國家藥品標準規(guī)定的成分不符的藥品,以非藥品冒充藥品或者以他種藥品冒充此種藥品,變質的藥品,所標明的適應證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guī)定范圍的藥品。劣藥包括:成分含量不符合國家藥品標準的藥品,被污染的藥品,未標明或者更改有效期、超過有效期、未注明或者更改產品批號的藥品,擅自添加防腐劑和輔料的藥品,其他不符合藥品標準的藥品。同時對原“按假藥論處”“按劣藥論處”情形中國務院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禁止使用的藥品,必須批準而未經批準生產、進口的藥品,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藥品,使用必須批準而未經批準的原料藥生產的藥品,使用未經批準的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生產的藥品,單獨作出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