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會在早餐的時候喝一碗小米粥,或者在吃膩了米飯之后熬點小米或者黃小米來作為自己的主食;但盡管如此,小米跟黃小米的區(qū)別卻還是很少有人分得清楚,我們一般喝的都是小米粥,因此知道黃小米的人也少之又少;那么小米跟黃小米的區(qū)別到底要怎么區(qū)分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米跟黃小米的區(qū)別
小米在沒有脫殼之前叫做谷子。而黃米在沒有脫殼之前叫做糜子。兩者就外表來說,小米的顆粒小,糜子的顆粒大。還有,小米的外殼是黃色的,糜子的外殼是紅色的。
黃米本是北方一種糧食,照字典的解釋,是去了殼的黍子的果實,比小米稍大,顏色淡黃,煮熟后很黏。黃米、小米同出北方,但在北方人眼里,黃米是要高于小米的。小米是去了殼的谷子的果實。人們拿黃米當江米使,有些地方還拿它做糕待客。初加工時就能做出許多花樣,再細加工,或煎,或炸。賣粽子的也常把江米的和黃米的并列,把黃米的價錢抬得和江米一般。但在人的心目中黃米又終歸是黃米,他們一面抬高它的價格,又自覺不自覺地降低著它的成色,到頭來黃米終不能和江米并列。 而小米經過加工后可以做小米飯。從前曾經是北方的主食之一。
再者,可以通過直接分辨方法在地里看長出來的穗子,小米的穗-谷穗,是一條一條的,很粗的,而糜子的穗子有很多,但是都很細的。糜子,在一開始的時候的外殼是黃色的,再脫了那層外殼才是紅色的,吃的時候再把紅色的殼碾掉才是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