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二
碩博士抑郁已呈現(xiàn)升高趨勢
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研究會名譽會長藺桂瑞教授這些年來一直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危機群體”的調查研究。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她發(fā)現(xiàn)這些大學生抑郁癥群體都有一些共性,例如:擁有不良家庭關系或親子關系的學生占比較高;研究生數(shù)量目前雖然占比不高,但已呈現(xiàn)出升高趨勢。
相較于本科生,與小魚相同遭遇的碩博士們,面臨著更多經(jīng)濟、學術或家庭的多重問題,他們承受的壓力更大更復雜。章文回憶曾危機干預過一位男博士,當時這位博士1個月不洗澡。“讀博6年卻無法畢業(yè)。誘因就是論文和導師的沖擊,他最終只能休學?!?/p>
小魚的同學談起她時,贊賞和羨慕著她的才華和勤奮,但覺得這姑娘逼自己太狠了,國外一年,小魚曾在病中強撐翻譯完一本600頁的英文著作。小魚導師很體諒弟子,勸小魚不要心急,一切聽醫(yī)生的安排。小魚說,“我生病,他雖然嘴上不說,但我知道他跟父母的心情是一樣的。如果辛辛苦苦培養(yǎng)的學生出了問題,這對導師內(nèi)心打擊也會非常大?!?/p>
現(xiàn)行的大學管理體制,高校的心理教育對于研究生群體的覆蓋率遠不及本科生。針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度不夠的話題,一位不具姓名的高校心理咨詢老師對此解釋:“這種情況有一定客觀原因,包含著高校機構設置的因素。一般而言,心理健康中心歸屬于高校的學工部,而學工部往往負責本科生的相關問題,對于研究生方面的工作屬于協(xié)助性質?!?/p>
影響
部分用人單位會做入職心理測試
除了病恥感,隨機采訪的多名高校學生還提到不想去心理咨詢的另一個隱情:“如果我這的心理出了問題,會不會讓周圍很多人知道,是否影響我未來的就業(yè)呢?”章文和秦琳的回答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學生們的顧慮,因為打心理熱線和心理咨詢絕對不會進入學生的個人檔案。
“為他們保密,是我們的職業(yè)要求。除非這學生的情況已經(jīng)很嚴重,有極端行為傾向,到那時,我們肯定會通知學校的輔導員以及家長。就這一點,我們會在咨詢前跟來訪者講明的,征得同意,我們才開始我們的工作。”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受到了校園外用人單位的關注,入職心理測試也時髦起來。畢業(yè)生趙文(化名)今年春招時通過了一家事業(yè)單位的筆試與面試,體檢環(huán)節(jié)時,單位要求她除了身體檢查外還需去醫(yī)院接受心理評估測試。在醫(yī)院,趙文遇到了幾個和她一樣需要做心理健康評估測試的求職者,他們被要求填寫一份心理測試題。這些題目涉及心理健康現(xiàn)狀、個性特征、婚姻家庭、學業(yè)等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的內(nèi)容。
趙文事后才知道醫(yī)生會根據(jù)問卷作出初步結論,判斷被測試者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推測測試者身體、工作、生活、家庭、學習等多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斑@份問卷作答的真實性,有誰能保證?如果有人因為一份心理調查評估一直找不到工作,這算不算一種歧視和不公平? ”
一位資深的心理評估專家表示,在入職時是否要心理測試,用人單位往往不同于求職者的態(tài)度,“48%的單位領導人認為招聘時應聘者的心理健康比技能更重要。即使應聘者能力很強,如果心理方面存在問題,單位就會放棄?!钡姓J確實有很多單位請他們?yōu)樾氯肼氄咦鲂睦斫】翟u估,其中較多的是教育、醫(yī)療、安全等單位,不乏因心理測試不過關被拒絕的求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