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的紅豆大家都聽過,非常美號的旋律,那么相信紅豆對大家來說也并不陌生,“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那么大家知道赤小豆和赤豆嗎?赤豆是不是赤小豆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赤豆和赤小豆,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赤小豆 ,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而未開裂時拔取全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再曬干。荅是小豆的總稱,有三四個品種?,F(xiàn)今說的赤豆、白豆、綠豆等都屬于小豆。我們把可以入藥的紅色小豆叫做赤小豆。
1,性平,味甘、酸,能利濕消腫(水腫,腳氣,黃疸,瀉痢,便血,癰腫)、清熱退黃、解毒排膿。
2,利尿作用,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患者均有益。
3,富含葉酸,產(chǎn)婦、乳母吃紅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4,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降血壓、降血脂、調(diào)節(jié)血糖、預(yù)防結(jié)石、健美減肥的作用。
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種子。又稱紅小豆、米赤豆。分布于我國廣東、廣西、江西及上海郊區(qū)等地。赤豆又稱紅豆、紅飯豆、朱赤豆。我國各地廣泛栽培。夏、秋采摘成熟莢果,曬干,除去莢殼、雜質(zhì),收集種子備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健脾利濕,散血,解毒。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磷、鈣、鐵,維生素B1、B2,煙酸、皂甙等成分。主要用于水腫、腳氣;產(chǎn)后缺乳,腹瀉、黃疸或小便不利;痔瘡,腸癰。煮食,煎湯或研末服。
赤小豆又名飯赤豆,以粒緊、色紫、赤者為佳,赤小豆煮汁食之通利力強,消腫通乳作用甚效。但久食赤小豆則令人黑瘦結(jié)燥,陰虛而無濕熱者及小便清長者忌食赤小豆,被蛇咬者百日內(nèi)忌赤小豆。
腎臟性水腫、心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以及肥胖癥等病癥患者適宜食用,如能配合烏魚、鯉魚或黃母雞同食,消腫效果更好;同時產(chǎn)后缺奶和產(chǎn)后水腫的婦女也宜食,用赤小豆煎湯喝或煮粥食用。
尿多之人不宜食用,主要是由于赤小豆具有利水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