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甘遂這個東西,讀起來可能有點(diǎn)奇怪,但其實(shí)這是中藥里面的其中一種,可能在一般時候用藥不太經(jīng)常用到,但是它的藥物作用還是挺好的;這種藥現(xiàn)在基本上是進(jìn)行人工栽培,主要是用于消除水腫這一類的癥狀,如果有便秘的情況,也可以考慮用使用甘遂;甘遂是什么東西既然大家都不太清楚,這里可以給大家詳細(xì)地介紹一番。
甘遂多年生草本,高25-40cm。全株含白色乳汁。根細(xì)長,彎曲,中段及末端常有串珠狀、指狀或長橢圓狀塊根,外表棕褐色。莖常從基部分枝,下部帶紫紅色,上部淡綠色。葉互生;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及狹披針形,長2-9cm,寬4-10mm,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杯狀聚傘花序頂生,傘梗5-9,基部輪生葉長圓形或狹卵形,長1.5-2cm,寬8-9mm;每傘梗常再次分叉,細(xì)弱,長2-4cm;苞葉1對,三角狀卵形,長5-9mm,全緣??偘勇菪危L約2mm,先端4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邊緣具白毛,腺體4,新月形,黃色,兩端有角,生于裂片之間的外緣;雄花8-13,每花具雄蕊1;雌花1,位于雄花中央,花柱3,分離,柱頭2裂。蒴果近球形,無毛,灰褐色,長約2mm。
甘遂能刺激腸管,增加腸蠕動,產(chǎn)生瀉下作用。生甘遂乙醇浸膏對小鼠有較強(qiáng)的瀉下作用,毒性亦較大,經(jīng)醋炙后其瀉下作用和毒性均有減低,小鼠口服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10-50g生藥/kg,約半數(shù)動物呈明顯的瀉下作用,生甘遂作用較強(qiáng),毒性也較大,58只小鼠服藥后有11只死亡,炙甘遂則無死亡。服生甘遂或炙甘遂粉劑的混懸液6-9g/kg,亦有瀉下作用,但無死亡。提取乙醇浸膏后的殘渣或甘遂的煎劑則無瀉下作用,因此瀉下的有效成分存在于酒精浸膏內(nèi),可能是一種樹脂。
甘遂主治水腫、腹水、留飲結(jié)胸、癲癇、喘咳、大小便不通,于春季開花前或秋季枯苗后挖掘根部,除去泥土,將根放入竹筐內(nèi),置流水河渠內(nèi),筐內(nèi)放些碎瓦塊或煤碴,用木棒攪拌,洗凈外皮,曬干?;蛴昧螯S熏后再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