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螻蛄這個詞語不熟悉,那么一定覺得它的讀音很像骷髏,當然,這只是開個玩笑;它是一種長的既有些像大頭螞蟻,又有點像蟋蟀,常常會在鄉(xiāng)村的一些田間出現,喜歡在沙地上面打洞,經常被小朋友們抓來戲耍,千萬不要將它和蟋蟀弄混哦;那么,來看看螻蛄的照片到底長什么樣呢?
螻蛄,又名拉拉蛄、地拉蛄,屬于直翅目螻蛄科,主要類型有華北螻蛄、東方螻蛄、臺灣螻蛄和普通螻蛄。華北螻蛄又稱單刺螻蛄,主要分布在北方各地。東方螻蛄,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南方為害較重。臺灣螻蛄發(fā)生于臺灣、廣東、廣西。普通螻蛄僅分布在新疆。
螻蛄屬直翅目,螻蛄科昆蟲,俗稱拉拉蛄、土狗子等。不全變態(tài)。螻蛄的觸角短于體長,前足寬闊粗壯,適于挖掘,屬開掘式足前足脛節(jié)末端形同掌狀,具4齒,蹌節(jié)3節(jié)。前足脛節(jié)基部內側有裂縫狀的聽器。
中足無變化,為一般的步行式后足腳節(jié)不發(fā)達。覆翅短小,后翅膜質,扇形,廣而柔。尾須長。雌蟲產卵器不外露,在土中挖穴產卵,卵數可達200-400粒,產卵后雌蟲有保護卵的習性。剛孵出的若蟲,由母蟲撫育,至一齡后始離母蟲遠去。
華北螻蛄:成蟲體長36-55mm,黃褐色,腹部色較淺,全身被褐色細毛,頭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暗紅斑點,前翅長14-16mm覆蓋腹部不到一半,后翅長30-35 mm附于前翅之下。前足為開掘足,后足脛節(jié)背面內側有0-2個刺,多為1個。
卵:華北螻蛄的卵呈橢圓形,比非洲螻蛄的小,初產下時長1.6-1.8毫米,寬1.1-1.3毫米,以后逐漸肥大,孵化前長2.0-2.8毫米,寬1.5 - 1.7毫米,卵色較淺,門產下時乳白色有光澤,以后變?yōu)辄S褐色,孵化前呈暗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