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螻蛄你會害怕嗎?螻蛄在夏天的時候很常見,有許多的人常常將它與蟋蟀混淆,那你知道螻蛄會飛嗎?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西南地區(qū))、蠹蚍(度比仔),拉拉蛄、地拉蛄(東北),田小狗(江浙),土地狗兒(蘇中一帶),亦稱為剪綹仔,“扒手”的臺語,在四川被稱為土狗子,為地下昆蟲,體小型至大型,其中以短腹螻蛄,2011體型最小(體長小于2厘米),全世界螻蛄科現(xiàn)生種類含2亞科6屬110種,另有1化石亞科,含5化石屬5化石種,我國僅有螻蛄亞科螻蛄屬種類的分布,包含11種,那我們常見的螻蛄會飛嗎?
這種昆蟲是會飛的,通常在夜間飛行,飛向光亮處,常見的美國螻蛄以昆蟲的幼蟲和蚯蚓為食,同時也會損壞草根、土豆、花生,有種西印度的螻蛄,對甘蔗具有特殊的破壞力,螻蛄在地穴產(chǎn)卵, 螻蛄的卵松散成群。
螻蛄通常會飛到溫暖的地方過冬,華北螻蛄3年發(fā)生1代,多與東方螻蛄混雜發(fā)。華北地區(qū)成蟲6月上中旬開始產(chǎn)卵,當年秋季以8~9齡若蟲越冬;第二年4月上中旬越冬若蟲開始活動,當年可蛻皮3~4次,以12~13齡若蟲越冬;第三年春季越冬高齡若蟲開始活動,8~9月蛻最后1次皮后以成蟲越冬;第四年春天越冬成蟲開始活動,于6月上中旬產(chǎn)卵,至此完成1個世代。成蟲具一定趨光性,白天多潛伏于土壤深處,晚上到地面危害,喜食幼嫩部位,危害盛期多在播種期和幼苗期。
東方螻蛄南方一年1代,北方兩年1代,以成蟲或若蟲在凍土層以下越冬。第二年春上升到地面危害,4~5月是春季危害盛期,在保護地內(nèi)2~3月即可活動危害。9~10月危害秋菜。初孵若蟲群集,逐漸分散,有趨光性、趨化性、趨糞性、喜濕性。
螻蛄為不完全變態(tài),完成一世代需要三年左右。以成蟲或較大的若蟲在土穴內(nèi)越冬,第二年4、5月開始活動,并危害玉米和其他作物的幼苗。若蟲逐漸長大變?yōu)槌上x,繼續(xù)危害玉米。越冬成蟲從6月中旬開始產(chǎn)卵。7月初孵化,初孵化、幼蟲有聚集性,3齡分散危害,到秋季達8~9齡,深入土中越冬。第二年春越冬若蟲恢復活動繼續(xù)危害,到秋季達12~13齡后入土越冬。第三年春有活動危害。夏季若蟲發(fā)育為成蟲,成蟲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