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所聽說的中藥材中,有些名字不同但其實(shí)是同一中藥材,有些名字相似反而不是同一種藥材,下面簡介胡黃連與黃連的區(qū)別在哪里?胡黃連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與黃連名稱相似,且均為苦寒清熱燥濕之品,善除胃腸濕熱,同為治濕熱瀉痢之良藥,多年生草本,有毛,莖根圓柱形,稍帶木質(zhì),長15-20cm,胡黃連善退虛熱,除疳熱;而黃連則善清心火,瀉胃火,為解毒要藥。
胡黃連
主治:陰虛骨蒸;潮熱盜汗;小兒疳疾;濕熱瀉痢;黃疸;吐血;衄血;目赤腫痛;癰腫瘡瘍;痔瘡腫毒。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西藏胡黃連和胡黃連的根莖。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浸汁點(diǎn)眼。
出處:《中華本草》
現(xiàn)狀:瀕危種。因采挖成風(fēng),資源已面臨危境,急需保護(hù)。
黃連
性味歸經(jīng):(根)苦,寒,無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jié),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用法用量:煎服,2~5克。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xiàng):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用??嘣飩颍幪摻騻呱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