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很多不起眼的小物種,甚至是雜草,都能用來治療疾病,經常看到電視上受了傷,喝藥,敷藥,就覺得很神奇,湯藥應該是比較常見的,良藥苦口這句古話大家都知道,聽說過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嗎?它的出處是《傷寒論》第262條曰:傷寒,熱瘀在里,身必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知道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的做法嗎?下面就給大家講講做法以及其臨床應用。
做法不是十分復雜,一般藥房配好之后就可以自己煮了,黃二兩,去節(jié) 連軺二兩,連翹根是 杏仁四十個,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棗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切,一升 生姜二兩 甘草二兩,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
方解:麻黃、杏仁、生姜意在辛溫宣發(fā),解表散邪;連翹、梓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熱解毒;甘草、大棗甘平和中,其藥物組合成為共奏辛溫解表散邪,解 熱祛濕之效。陽黃為濕熱侵襲機體,兼有外感證時應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既可散外邪又可內清濕熱。
臨床應用:以皮膚瘙癢、水皰、糜爛、滲出等為特征的皮膚科疾病。如蕁麻疹、急性濕疹、紅皮病、脂溢性皮炎、尋常性痤瘡、水痘、玫瑰糠疹、病毒性皰疹、過敏性皮炎、汗腺閉塞證、皮膚瘙癢癥、狐臭等。以發(fā)熱、水腫為表現的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尿毒癥、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淋病、膀胱炎等。濕熱黃疸、小便不利者,見于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術后黃疸、胰頭癌、妊娠期黃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