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燈籠,又名:山姑娘兒;多為山上野生植物。錦燈籠為茄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果實,有清熱解毒、鎮(zhèn)咳利尿的功能。主產(chǎn)東北三省及內(nèi)蒙地區(qū)。
呈燈籠狀,多壓扁,長3~4.5cm,寬2.5~4cm。表面橙紅色或橙黃色,有5條明顯的縱棱,棱間有網(wǎng)狀的細脈紋。
頂端漸尖,微5裂,基部略平截,中心凹陷有果梗。體輕,質(zhì)柔韌,中空,或內(nèi)有棕紅色或橙紅色果實。果實球形,多壓扁,直徑1~1.5cm,果皮皺縮,內(nèi)含種子多數(shù)。氣微,宿萼味苦,果實味甘、微酸。
這種水果原是茄果類稀特蔬菜,“娘家”就是中國,目前在東北地區(qū)種植較廣泛。
錦燈籠是東北的一種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野生分布于東北地區(qū)。外有燈籠狀外皮包裹,果實分紅黃二色,多籽。錦燈籠又稱掛金燈成熟的果實為鈕扣大小的球狀黃色漿果,果皮薄而韌,果肉甘甜,內(nèi)藏很多細小的種子,但不妨礙食用。
山里的野生品種霜降后成熟的果皮變?yōu)榧t色。有趣的是,錦燈籠的果實外面包裹著一層纖維質(zhì)口袋,植物學(xué)稱其為囊狀花萼。
它掛在植株上,遠遠望去有如一串串火紅的小燈籠,在晨霜或初雪映襯下?lián)u曳生輝,非常美麗。未成熟果實為青綠色,在不破壞果眼的情況下,從果眼擠出種子,薄膜可吹出聲音。
錦燈籠味酸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利咽鎮(zhèn)喉,益腸、治感冒之功。
錦燈籠自生於山坡、田園、河畔、溝邊、路邊和房屋四周,荒廢地之陰濕處所。
錦燈籠系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粗節(jié)中,四方形有稜,株高有一尺到二尺半,分枝也多,地下有橫走的塊狀莖。葉互生,通常有二葉生於節(jié)上,葉怲長三四公分,為卵形或廣卵形,葉緣具稀疏不規(guī)則之缺刻或呈波狀,葉片長達五六公分,寬二三公分,葉脈黃綠色,主脈清晰,支脈有五到七對,自主脈向兩側(cè)放射分布。
夏、秋間開白色小花,花單生於葉腋,下垂,花冠鐘形果為漿果、球形,果柄捆長,連于萼的中央,呈燈籠狀,萼呈綠色,果實成熟時由綠色轉(zhuǎn)為紅色,萼有網(wǎng)狀細脈紋,有五條明顯的縰枝,疏松地包圍在漿果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