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穗為唇科植物裂葉荊芥和多裂葉荊芥的莖葉和花穗。本品莖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表面淡黃綠色或淡紫紅色,被短柔毛。不要小看荊芥穗,其中荊芥穗同樣有很好的藥用價值,能夠治療各種疾病,包括了頭痛,產(chǎn)后血暈,便血,感冒等癥狀,可見荊芥穗的功效與作用是很大的。那么什么人不能吃荊芥穗?
禁忌人群
表虛自汗、陰虛頭痛忌服。
荊芥穗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發(fā)不暢,便血、崩漏、鼻衄。發(fā)表,祛風,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fā)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chǎn)后血暈;癰腫,瘡疥,瘰疬。荊芥穗效用相同,惟發(fā)散之力較強。
荊芥有發(fā)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風功效。主要治療感冒風寒,發(fā)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癥,常與防風相須為用。但也可配辛涼解表藥或清熱解毒藥治療感冒風熱、發(fā)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癥,如薄荷、菊花、桑葉、銀花等。荊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發(fā),常與薄荷、蟬衣、牛蒡子等配合應用。荊芥又常用于瘡瘍初起有表癥者,可配伍防風、銀花、連翹、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熱,又消癰腫。荊芥炒炭應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癥,在臨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藥同用。
荊芥一藥,生用有祛風解表的功效,炒炭則用于止血。配防風、羌活,治風寒表癥;配銀花、連翹、薄荷,治風熱表癥;配生石膏,治風熱頭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腫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荊芥與紫蘇均能發(fā)汗解表,但紫蘇散寒力強,偏入氣分,又能理氣寬中;而荊芥祛風力勝,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氣方中常用紫蘇,而在理血劑當中多用荊芥。
作用:解表散風,透疹。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chǎn)后血暈。
1、外感表證。本品辛散氣香,長于發(fā)表散風,且微溫不烈,藥性緩和,為發(fā)散風寒藥中藥性最為平和。對于外感表證,無論風寒、風熱或寒熱不明顯者,均可廣泛使用。
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3、瘡瘍初起兼有表證。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證。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選方】
①治風熱頭痛:荊芥穗、石膏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
②治頭目諸疾,血勞,風氣頭痛,頭旋目眩:荊芥穗為末。每酒服三錢。
③治風熱肺壅,咽喉腫痛,語聲不出,或如有物哽:荊芥穗半兩,桔梗二兩,甘草(炙)一兩。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