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別名岑草、蕺、紫蕺、側(cè)耳根、野花麥等,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帶根全草。
魚腥草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莖上部直立,常呈紫紅色,下部匍匐,節(jié)上輪生小根。葉互生,薄紙質(zhì),有腺點(diǎn),背面尤甚,卵形或闊卵形,長(zhǎng)4~10厘米,寬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緣,背面常紫紅色,掌狀葉脈5~7條,葉柄長(zhǎng)1~3.5厘米,無(wú)毛,托葉膜質(zhì)長(zhǎng)1~2.5厘米,下部與葉柄合生成鞘。
花小,夏季開,無(wú)花被,排成與葉對(duì)生、長(zhǎng)約2厘米的穗狀花序,總苞片4片,生于總花梗之頂,白色,花瓣?duì)?,長(zhǎng)1~2厘米,雄蕊3枚,花絲長(zhǎng),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由3個(gè)合生心皮所組成。蒴果近球形,直徑2~3毫米,頂端開裂,具宿存花柱。種子多數(shù),卵形?;ㄆ?~6月,果期10~11月。
關(guān)于魚腥草的藥用價(jià)值,每100克新鮮嫩莖葉含蛋白質(zhì)2.2克,碳水化合物6克,脂肪0.4克,鈣74毫克,磷53毫克。全草含揮發(fā)油0.0049%,其中主要成分為魚腥草素、甲基正壬基酮、月桂醛、月桂烯、檸檬烯、樟烯等。此外,還含有氯化鉀、硫酸鉀、蕺菜堿、金絲桃甙、蕓香甙以及B-谷甾醇、硬脂酸、油酸、亞油酸等?;?、葉、果中均含有槲皮素、槲皮甙、異槲皮甙、瑞諾甙及金絲桃甙。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排膿消癰,利尿消腫通淋等保健功效。
魚腥草具有抗菌作用。 魚腥草中所含魚腥草素、月桂醛、甲基正壬基酮、香乙烯及槲皮甙、蕺菜堿等揮發(fā)油成分,對(duì)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副大腸桿菌、革蘭陽(yáng)性芽孢桿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對(duì)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作用較強(q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