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櫞是一種中藥,也是一種我們平時的時候可能會用到的中藥,只是大家平時的時候不太了解或是不注意而已,一般主要是和別的中藥一起搭配著進行使用,不同的配方功效也是不同的。
香櫞的簡介
【別名】:枸櫞、香圓、香泡樹、鉤緣干、香櫞柑枸櫞。
【藥材類別】:果實/種子類
【性味】:味辛、微苦、酸、溫。
①陶弘景:溫。
②《本草拾遺》:味辛酸,性溫。
③《飲膳正要》:味酸甘,平,無毒。
④《本草通玄》:苦酸辛,溫。
【歸經(jīng)】:入肝、肺、脾經(jīng)。
①《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經(jīng)。
②《本草從新》:入肺、脾二經(jīng)。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jīng)。
【入藥部分】:為蕓香科植物枸櫞或香圓的成熟果實
【產(chǎn)地和分布】:
1.枸櫞: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皆有栽培。
2.香圓: 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地有栽培。
【形態(tài)特征】:
1.枸櫞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枝有短硬棘刺,嫩枝光滑,帶紫紅色。葉互生;具短柄,無葉翼或略有痕跡,與葉片間無明顯關(guān)節(jié);葉片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 8-15cm,寬3.5-6.5cm,先端鈍或短銳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鋸齒,具半透明的油腺點。總狀花序,3-10朵花生于葉腋;兩性花或因雌蕊退化成雄花,具短柄;花萼淺杯狀,上端5淺裂;花瓣5,內(nèi)面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30-60;雌蕊1,子房10-13室,每室有胚珠多數(shù),花柱肥大,宿存,柱頭頭狀。柑果長圓形、卵形或近球形,長10-25cm,先端有乳頭狀突起,果皮粗糙或平滑,熟時檸檬黃色,芳香、瓤囊小;種子卵圓形,表面平滑?;ㄆ? 月,果熟期10-11月。
2.香圓 常綠喬木,高9-11m。全株無毛,有短刺。葉互生;葉柄有倒心形寬翅,長約為葉片的1/3-l/4;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或長圓形,長5-12cm,寬 2-5cm,先端短而鈍或漸尖,微凹頭,基部鈍圓,全緣或有波狀鋸齒,兩面無毛,有半透明油腺點。花單生或簇生,也有成總狀花序,花白花;雄蕊 25-36;子房10-11室。柑果長圓形、圓形或扁圓形,橫徑5-9cm,先端有乳頭狀突起,果皮通常粗糙而有皺紋或平滑,成熟時橙黃色,有香氣;種子多數(shù)?;ㄆ?-5月,果熟期10-11月。
香櫞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香櫞的功效與作用
理氣降逆;寬胸化痰。主胸腹?jié)M悶;脅肋脹痛;咳嗽痰多。用于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脘腹痞滿,嘔吐噫氣,痰多咳嗽。
①《本草拾遺》:去氣,除心頭痰水。
②《飲膳正要》:下氣,開胸膈。
③《本草通玄》:理上焦之氣,止嘔逆,進食,健脾。
④《本經(jīng)逢原》:治咳嗽氣壅。
⑤《醫(yī)林纂要》:治胃脘痛,寬中顧氣,開郁。
⑥《本草再新》:平肝舒郁,理肺氣,通經(jīng)利水,治腰腳氣。
⑦《本草求原》:除久哮。
香櫞附方
①治鼓脹:陳香櫞一枚(連瓤),大核桃肉二枚(連皮),縮砂仁二錢(去膜)。各煅存性為散,砂糖拌調(diào)??招念D服。(《本經(jīng)逢原》)
②治嗽:香櫞(去核)薄切作細片,以時酒同入砂瓶內(nèi),煮令熟爛,自昏至五更為度,用蜜拌勻。當睡中喚起,用匙挑服。(《養(yǎng)疴漫筆》)
③治氣逆不進飲食或嘔噦:陳極香櫞二個,真川貝三兩(去心),當歸一兩五錢(炒黑),白通草(烘燥)一兩,陳西瓜皮一兩,甜桔梗三錢。共研細末,用白檀香劈碎煎濃汁泛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開水送下。大虛者酌用。(《梅氏驗方新編》香櫞丸)
④治氣逆嘔吐,飲食不佳,腹脹噯氣:陳香櫞50g,川貝母50g,炒當歸30g,通草20g,陳西瓜皮15g,共為細末,白檀香劈碎水煎泛丸,每服10g,日服2次。方中香櫞舒肝理氣,寬中,化痰,為君藥。(《醫(yī)宗金鑒》香櫞丸)
⑤驗方:治咳嗽:香櫞適量,制為粗粉,水煮爛熟,以煉蜜拌勻成膏。睡中嗽起,每服二匙。方中香櫞舒肝理氣,寬中,化痰,為君藥。
⑥本品能促進胃腸蠕動,有祛痰、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⑦鮮香櫞一兩個,切碎放在有蓋的碗中,加入等量的麥芽糖,隔水蒸數(shù)小時,以香櫞稀爛為度,每服一匙,早晚各一次,有化痰、行氣、止咳、平喘之效。
⑧鹽漬香櫞:香緣切片,于通風處晾干,用適量食鹽腌漬放入玻璃瓶或瓷罐中備用。每用10~20克,用開水沖至咸淡適宜為度時服用。有行氣,止痛,健胃,化食作用。適用于胃痛,腹痛,氣痛,食滯胃脹痛等癥。
⑨鮮香緣12~15克(干品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可治肝痛,胃氣痛。
⑩陳香緣30克(焙干),花椒、小茴香各12克,共研細末,每次服3克,每日兩次,溫開水送服,治胃痛胸悶,消化不良。
拓展閱讀:注意事項
陰虛血燥及孕婦氣虛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