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米也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了,不管是黑米還是黃米,雖然不像白米飯那樣,但是沒有人是不熟悉它們的,大黃米大部分人都是用來煮粥的;其實(shí)在生活中,粥的煮法簡單方便,而且價格也是便宜的,但是它的營養(yǎng)價值是不容小覷的,有些人還習(xí)慣在粥中放一些其他的東西,那么,大黃米和什么煮粥好呢?
大黃米(又稱“軟黃米”),是由糜子(黍)去皮加工而成。糜子是生長于我國北方的一種農(nóng)作物,含有的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大米和小麥,尤其是蛋氨酸含量,幾乎是大米和小麥的兩倍。各種微量元素鈣、鎂、銅、鐵、鋅等也包含淀粉。黍,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印度、中國、尼日利亞和俄羅斯。
稈直立,單生或少數(shù)叢生,高60~120厘米,有節(jié),節(jié)上密生髭毛。葉鞘松弛,被疣毛;葉舌長約1毫米,具長約2毫米的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1。5厘米,無毛,邊緣常粗糙。 圓錐花序,開展或較緊密,成熟則下垂,長約30厘米,分枝具角棱,邊緣具粗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與小穗;小穗卵狀橢圓形,長約4~5毫米;穎紙質(zhì)。
無毛,第一穎長為小穗的1/2~2/3,先端尖或錐尖,具5~7脈,第二穎與小穗等長,大多為11脈;第一外稃形似第二穎;內(nèi)稃薄膜質(zhì),較短小,長1。5~2毫米,先端常微凹。 穎果圓形或橢圓形,平滑而有光澤,長約3毫米,乳白、淡黃或紅色。 種子白色、黃色或褐色,性粘。黍的根(黍根)、莖(黍莖),以及稷的種子(稷米),稷的莖(糜穰)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大黃米和什么煮粥好呢
做法:將黃粘米洗凈,用清水泡透(大約6個小時),棕葉用清水浸泡透(大約6個小時)用開水煮一下再洗干凈,紅棗放入開水中煮半熟再放入涼水中洗干凈。取棕葉2-3張(其中一張壓著另一張的一半,用量要根據(jù)粽葉的大小而定)鋪平。從中間折成漏斗狀(底尖不可漏米)。底部先放一個棗,以防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