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大米的種類也是非常多的,但是有一種特別的種類,它比小米要大一點,它就是大黃米,大黃米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適宜于體弱多病,面生疔瘡者食用;適宜陽盛陰虛,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療凍瘡、疥瘡、毒熱、毒腫者食用,(體弱多病、面生疔瘡者,每餐以50克為宜,不宜長期大量服用),黃米本是北方一種糧食,是去了殼的黍子的果實,比小米稍大,顏色淡黃,煮熟后很黏,是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重要糧食作物之一,有糯質(zhì)和非糯質(zhì)之別,糯質(zhì)黍多作以醇酒,非糯質(zhì)黍,稱為穄,以食用為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大黃米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大黃米又稱“黍”,在古代被列為五谷之一。蒙古人用黃米制作炒米,方法是先將黃米放入水鍋里煮到米嘴開裂,才能放入大灶與沙子一同爆炒,趁著鍋熱了趕緊將沙子與米糠過篩,炒米便可食用。其實,在北方農(nóng)村古來就用大黃米做粽子。除了血糖指數(shù)低,大黃米的營養(yǎng)價值更高于糯米,并與小米相當。它的蛋白質(zhì),礦物質(zhì)鐵、鉀、鋅等,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都優(yōu)于糯米。同時,我國中醫(yī)認為,大黃米還有益氣補中的功效。
黃米富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維生素E、鋅、銅、錳等營養(yǎng)元素,具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大黃米含有豐富的脂肪,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每100克中含有1.79毫克。大黃米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為大米的4倍。大黃米含鉀高含鈉低,100克中含鉀:201 毫克,鈉:1.7 毫克 ,常吃對高血壓患者有益。大黃米中鐵和磷的含量均較大米豐富。
大黃米還富含碳水化合物,構(gòu)成機體的重要物質(zhì);儲存和提供熱能;維持大腦功能必須的能源;調(diào)節(jié)脂肪代謝;提供膳食纖維;節(jié)約蛋白質(zhì);解毒;增強腸道功能。大黃米富含銅,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yǎng)素,對于血液、中樞神經(jīng)和免疫系統(tǒng),頭發(fā)、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nèi)臟的發(fā)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黃米味甘、性微寒;具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可治陽盛陰虛,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療凍瘡、疥瘡、毒熱、毒腫等癥。大黃米能補虛損,益精氣,潤肺補腎,用于肺腎陰虛。適宜與久病體虛或是虛勞的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