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種草,它的表面全是扎手的刺,特別像榴蓮的表面,但是相對于榴蓮來說卻是非常非常的??;這種植物經(jīng)常被我們忽略,有的在城里的朋友可能都沒有見過,其實這是一種藥材,還有很高的入藥價值,那么到底刺蒺藜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大家應該都比較的好奇,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平肝、解郁、祛風明目。主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房脹痛、乳閉不通、經(jīng)閉、目赤翳障、風疹瘙癢、白癜風、瘡疽、瘰疬。
《本經(jīng)》:主惡血,破癱結積聚,喉痹,乳難。
《別錄》:主身體風癢,頭痛、咳逆?zhèn)?,肺痿,止煩、下氣;小兒頭瘡,癰腫陰癀,可作摩粉。
《藥性論》:治諸風疬瘍,破宿血,療吐膿,主難產(chǎn),去躁熱。
《日華子本草》:治奔豚腎氣,肺氣胸膈滿,催生并墮胎。
《本草圖經(jīng)》:主痔漏,陰汗,及婦人發(fā)乳,帶下。
《綱目》:治風秘及蛔蟲心腹痛。
《會約醫(yī)鏡》:瀉肺氣而散肝風,除目赤翳膜,肺癰,乳巖,濕瘡。
《本草再新》:鎮(zhèn)肝風,瀉肝火,益氣化痰,散濕破血,消癰疽,散瘡毒。
《南京民間藥草》:治紅白痢疾。
《江蘇植藥志》:治脅痛,療諸瘍,去風活血。
附方
治身體風癢,燥澀頑痹:刺蒺藜四兩(帶刺炒,磨為末),胡麻仁二兩(泡湯去衣,搗如泥),葳蕤三兩,金銀花一兩(炒磨為末)。四味煉蜜為丸。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方龍?zhí)都颐亍罚?/p>
治眼疾,翳障不明:刺蒺藜四兩(帶刺炒),葳蕤三兩(炒)。共為散。每早服食后三錢,白湯調服。(《方龍?zhí)都颐亍罚?/p>
治胸痹,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刺蒺藜一斤,帶刺炒,磨為細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錢,白湯調服。(《方龍?zhí)都颐亍罚?/p>
治通身浮腫:杜蒺藜日日煎湯洗之。(《圣惠方》)
治奔豚疝瘕:刺蒺藜十兩(帶刺炒),小茴香三兩(炒),乳香、沒藥各五錢(瓦上焙出汗)。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方龍?zhí)都颐亍罚?/p>
治急引腰脊痛:搗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臺》)
治氣腫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黃,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腫大小,勿開孔貼之。干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治乳脹不行,或乳巖作塊腫痛:刺蒺藜二、三斤,帶刺炒,為末。每早、午、晚,不拘時,白湯作糊調服。(《方龍?zhí)都颐亍罚?/p>
行經(jīng):當歸、杜蒺藜各等分。上為末,米飲湯調服,食前。(《儒門事親》當歸散)
滅瘢:蒺藜子、山梔子仁各一合。上二味為散,醋漿和如泥,臨臥時以涂之,旦洗之。(《救急方》)
治牙齒出血不止,動搖:白蒺藜末旦旦擦之。(《綱目》)
治牙齒動搖疼痛:土蒺藜,去角生研五錢,淡漿水半碗,蘸水入鹽溫漱。(《御藥院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