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善于從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將兩件事物聯(lián)系在一塊,比如說,站在一塊兒的兩個人的名字十分相近,僅有一字之差,人們的大腦便會被定性的思維慣性所控制,認為他們兩人之間存在著某種血緣關(guān)系,然而事實上,他們只是陌生人;這種思維慣性卻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例子,比如說白蒺藜與刺蒺藜,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白蒺藜與刺蒺藜分別是什么?
蒺藜,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主要藥物療效為平肝解郁,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生于田野、路旁及河邊草叢,各地均產(chǎn)。主產(chǎn)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川、山西、陜西。
白蒺藜和刺蒺藜的區(qū)別:蒺藜也稱作“刺蒺藜”或白蒺藜,這兩個是同一種中藥的不同叫法。
蒺藜的作用:
降低血壓作用。刺蒺藜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其生物堿部分對犬血壓無影響,但可抑制蛙心,水溶性部分有中度降壓作用。
利尿作用。品在印度民間作為利尿劑用;在鹽水負荷的大白鼠實驗中,利尿作用并不理想,其灰分的水提取物及植物煎劑的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鉀鹽的存在。但有人認為除了鉀鹽外,生物堿部分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臨床上對腹水及水腫病人有效。
平肝潛陽。刺蒺藜味苦能降泄,入肝經(jīng),果實主降,故可平抑上逆之肝陽。用治頭痛、眩暈、痙攣最效。疏肝解郁。本品辛散通郁,橫行排蕩,非他藥直達不留者可比。且入肝經(jīng),故可疏肝解郁。用治胸脅疼痛,不舒,太息,乳閉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