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有溫中下氣,調(diào)養(yǎng)腸胃,益腎補元氣的功效。刀豆含有尿毒酶、血細胞凝集素、刀豆氨酸等;有治療肝性昏迷和抗癌的作用,刀豆對人體鎮(zhèn)靜也有很好的。
刀豆的簡介
【名稱】:刀豆
【別名】:挾劍豆、刀豆子、大戈豆、大刀豆、刀鞘豆、刀鳳豆、刀板仁豆、刀巴豆、馬刀豆、刀培豆、卡肖
【藥材類別】:果實/種子類
【性味】:味甘,溫。
①《綱目》:甘,平,無毒。
②《本草從新》:甘,溫。
【歸經(jīng)】:歸胃、腎經(jīng)。
《本草撮要》:入手、足陽明經(jīng)。
【入藥部分】:為豆科植物刀豆和洋刀豆的種子。
【產(chǎn)地和分布】:1.刀豆: 北京地區(qū)及長江以南地區(qū)有栽培。原產(chǎn)美洲熱帶地區(qū)。
2.洋刀豆: 原產(chǎn)于西印度群島。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普遍栽培。
【形態(tài)特征】:1. 刀豆 一年生纏繞草質(zhì)藤本,長達3m。莖無毛。三出復葉;葉柄長7-15cm;頂生小葉寬卵形,長8-20cm,寬5-16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闊楔形,側(cè)生小葉偏斜,基部圓形;具短柄;托葉細小??偁罨ㄐ蛞干?,花疏,有短梗;苞片卵形,早落;花萼鐘狀,萼管長約1.5cm,二唇形,上萼2裂片大而長,下唇3裂片小而不明顯;花冠蝶形,淡紅色或淡紫色,長3-4cm,旗瓣圓形,翼瓣較短,約與龍骨瓣等長,龍骨瓣彎曲;雄蕊10,連合為單體,對著旗瓣的1枚基部稍離生,花藥同型;子房具短柄,被毛。莢果大而扁,長10-30cm,直徑3-5cm,被伏生短細毛,邊緣有隆脊,先端彎曲成鉤狀;種子10-14顆,長約3.5cm,寬約2cm,厚達1.5cm,種皮粉紅色或紅色,種臍約占種子全長的3/4,扁平而光滑,花期6-7月。果期8-10月。
2. 洋刀豆 直立或半直立草本或亞灌木,高60-100cm。植株初時被白毛、短伏毛,漸變無毛。三出復葉;小葉斜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8-19cm,寬7-9cm,先端急尖或漸尖,并有細尖頭?;啃ㄐ位驁A楔形,側(cè)生小葉偏斜。總狀花序長25-38cm,近基部開始有花;花序軸有密集、肉質(zhì)、隆起的節(jié);小苞片著生于萼基部,鱗片狀;花冠紫色,蝶形,長25mm,子房近無柄,被白色短柔毛,花往無毛。莢果長20-35cm,寬2.5-4cm,果瓣厚革質(zhì);種子10-14顆,橢圓形,略扁,長達3cm,寬約2cm,種皮白色,種臍約為種子的1/2?;ㄆ?月,果期8月。
刀豆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燒存性研未。
刀豆的功效與作用
溫中下氣,益腎補元。主虛寒呃逆,腎虛腰痛。用于虛寒呃逆,腎虛,腰痛,胃痛。
①《滇南本草》:健脾。
②《綱目》: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
③《中藥材手冊》:補腎,散寒,下氣,利腸胃,止嘔吐。治腎氣虛損,腸胃不和,嘔逆,腹脹,吐瀉。
④《四川中藥志》:治胸中痞滿及腹痛,療腎氣不歸元及痢疾。
刀豆的附方
①治氣滯呃逆,膈悶不舒:刀豆取老而綻者,每服二、三錢,開水下。(《醫(yī)級》刀豆散)
②治腎虛腰痛:刀豆子二粒,包于豬腰子內(nèi),外裹葉,燒熟食。(《重慶草藥》)
③治百日咳:刀豆子十粒(打碎),甘草一錢。加冰糖適量,水一杯半,煎至一杯,去渣,頻服。(《江西中醫(yī)藥》(3):21,1953)
④治鼻淵:老刀豆,文火焙干為末,酒服三錢。(《年希堯集驗良方》)
⑤治小兒疝氣:刀豆子研粉,每次一錢半,開水沖服。(《湖南藥物志》)
擴展閱讀:注意事項
胃熱盛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