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罌粟殼這種中藥材,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xiàng)等之后再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罌粟殼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英文名】 PERICARPIUM PAPAVERIS
【別名】米殼、粟殼、罌子粟殼、米囊子殼
【來源】本品為罌粟科罌粟屬植物 罌粟 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 成熟果殼 。秋季將已割取漿汁后的成熟果實(shí)摘下,破開,除去種子及枝梗,干燥。
【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瓶狀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狀,直徑1.5~5cm,長3~7cm。外表面黃白色、淺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澤,有縱向或橫向的割痕。頂端有6~14條放射狀排列呈圓盤狀的殘留柱頭;基部有短柄。體輕,質(zhì)脆。內(nèi)表面淡黃色,微有光澤。有縱向排列的假隔膜,棕黃色,上面密布略突起的棕褐色小點(diǎn)。氣微清香,味微苦。
【鑒別】(1)本品粉末黃白色。果皮外表皮細(xì)胞表面觀類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20~50μm,壁厚,有的胞腔內(nèi)含淡黃色物。果皮內(nèi)表皮細(xì)胞表面觀長多角形、長方形或長條形,直徑20~65μm,長25~230μm,垂周壁厚,紋孔及孔溝明顯,有的可見層紋。果皮薄壁細(xì)胞類圓形或長圓形,壁稍厚。導(dǎo)管多為網(wǎng)紋或螺紋,直徑10~70μm 。韌皮纖維長梭形,直徑20~30μm ,壁稍厚,斜紋孔明顯,有的紋孔相交成人字形或十字形。乳汁管長條形,壁厚,內(nèi)含淡黃色物。
【炮制】 罌粟殼 除去雜質(zhì),搗碎或洗凈,潤透,切絲。
【性味】酸、澀,平;有毒。
【歸經(jīng)】歸肺、大腸、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斂肺、澀腸、止痛。用于久咳、久瀉,脫肛,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 3~6g。
【注意】本品易成癮,不宜常服;兒童禁用。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本草發(fā)揮》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罌粟殼,我們知道罌粟殼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