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礬圖片】:
【明礬簡介】:
【出處】出自
1.《雷公炮炙論">雷公炮炙論》。
2.《吳普本草》:礬石,生河西或隴西,或武都石門。采無時。
3.陶弘景:今出益州北部西川,從河西來,色青白,生者名馬齒礬,已煉成絕白,蜀人又以當(dāng)硝石,名白礬。其黃黑者名雞屎礬,不入藥。俗中合藥,皆先火熬令沸燥,以療齒痛,多即壞齒,是傷骨之證,而云堅骨齒,誠為疑也。
4.《唐本草》:礬石有五種,青礬、白礬、黃礬、黑礬、絳礬。然白礬多入藥用。
【明礬的來源】
藥材基源:為礦物明礬石,經(jīng)加工提煉而成的結(jié)晶。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unite
采收和儲藏:采得后,打碎,用水溶解,收集溶液,蒸發(fā)濃縮,放冷后即析出結(jié)晶。
【明礬的形態(tài)特征】:
三方晶系。晶形呈細(xì)小的菱面體或板狀,通常為致密塊狀、細(xì)粒狀、土狀等。顏色為無色、白色,常帶淡黃及淡紅等色。條痕白色。光澤玻璃狀,解理面上有時微帶珍珠光,塊狀者光澤暗淡或微帶蠟狀光澤。透明至半透明。解理平行(0001)不完全。斷口晶體者呈貝狀;塊體者呈多片狀、參差狀,有時土狀。硬度3.5-4。比重2.6-2.8。性脆。
【明礬的鑒別方法】:
明礬的性狀鑒別:本品呈不規(guī)則結(jié)晶形塊狀。無色或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玻璃樣光澤。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xì)密縱棱,并附有白色細(xì)粉。質(zhì)硬而脆,易砸碎。氣微,味微甘而極澀。以塊大、無色、透明、無雜質(zhì)者為佳。
明礬的顯微鑒別:透射偏光鏡下:無色透明。負(fù)突起;折射率N=1.4564。均質(zhì)體。
明礬的品質(zhì)標(biāo)志:(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guī)定:本品含含水硫酸鋁鉀[Kal(SO4)2·12H2O]不得少于99.0%。
(2)雜質(zhì)含量限度①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方法檢查銨鹽、銅鹽與鋅鹽、鐵鹽,均不能超過規(guī)定。②重金屬: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guī)定:本品含重金屬不得超過百萬分之二十。
【明礬的化學(xué)成份】明礬石為堿性硫酸鋁鉀[KAl3(SO4)2(OH)6],其中氧化鉀(K2O)11.4%,氧化鋁(Al2O3)37.0%,三氧化硫(SO3)38.6%,水(H2O)13.O%。白礬為含水硫酸鋁鉀[Kal(SO4)2·12H2O]。
明礬的理化鑒別:
(1)取本品約0.5g,加水5ml,使其溶解,濾過,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
①取濾液1ml,加氫氧化鈉試液,即生成白色膠狀沉淀;分離,沉淀能在過量的氫氧化鈉中溶解。(檢查鋁鹽)
②取濾液1ml,加氨試液至生成白色膠狀沉淀,滴加茜素磺酸鈉指示液數(shù)滴,沉淀即顯櫻紅色。(檢查鋁鹽)
③取濾液1ml,加氯化鋇試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離,沉淀在鹽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檢查硫酸鹽)
④取濾液1ml,加醋酸鉛試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離,沉淀在醋酸銨試液或氫氧化鈉試液中溶解。(檢查硫酸鹽)
(2)取鉑絲,用鹽酸濕潤后,蘸取本品粉末,在無色火焰中燃燒,火焰即顯紫色(隔藍(lán)色玻璃透視)。(檢查鉀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