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生活中應該都比較喜歡吃紅棗吧,紅棗本身是非常好吃的,而且除了干吃以外,紅棗也會搭配非常多的食材,比如在熬粥的時候放上幾顆紅棗,就會讓粥變得非常的好喝,最主要的就是紅棗本身還是一種中藥材,入藥價值比較高,那么到底干姜大棗的功效分別是什么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干姜大棗的功效分別是什么
大棗的功效與作用
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wèi),解藥毒。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wèi)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贓躁。
大棗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6錢;或搗爛作丸。外用:煎水洗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大棗的禁忌注意
凡有濕痰、積滯,齒病、蟲病者,均不相宜。
大棗的選方
①治脾胃濕寒,飲食減少,長作泄瀉,完谷不化:白術四兩,干姜二兩。雞內金二兩,熟棗肉半斤。上藥四味,白術、雞內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軋細、焙熟,再將干姜軋細,共和棗肉,同搗如泥,作小餅,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時,當點心,細嚼咽之。(《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益脾餅)
②治反胃吐食:大棗一枚(去核),班蝥一枚(去頭翅)入內喂熱,去蝥,空心食之,白湯下。(《綱目》)
③補氣:大南棗十枚,蒸軟去核,配人參一錢,布包,藏飯鍋內蒸爛,搗勻為丸,如彈子大,收貯用之。(《醒園錄》棗參丸)
④治中風驚恐虛悸,四肢沉重:大棗七枚(去核),青粱粟米二合。上二味以水三升半,先煮棗取一升半,去滓,投米煮粥食之。(《圣濟總錄》補益大棗粥)
干姜的功效與作用
1、溫中散寒,用于脾胃寒證,癥見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本品辛熱燥烈,主入脾胃而長于溫中散寒,健運脾陽,凡脾胃寒證,無論外寒內侵之實證,或陽氣不足之虛證均適用。若胃寒嘔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若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多與黨參、白術等配伍,如理中丸。
2、回陽(回陽通脈),用于亡陽證。干姜主要歸心,能振心奮陽氣,改善脈息欲絕之證,故謂之回陽通脈。本品性味辛熱,能回陽通脈。故可治心腎陽虛,陰寒內盛所致的亡陽厥逆,脈微欲絕者,每與附子相須為用,如四逆湯。
3、溫肺化飲,用于痰飲咳嗽,類似于生姜,但較生姜作用強。干姜、生姜均可溫中,但干姜強于生姜,生姜長于止嘔,干姜差,溫肺化飲干姜強于生姜,生姜能發(fā)散風寒,用于風寒表證,而干姜能回陽通脈,用于亡陽證輔藥。用于寒飲伏肺,見咳嗽氣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本品能溫散肺寒而化痰飲。常與麻黃、細辛、五味子等同用,如小青龍湯。
4、溫經止血。用于虛寒性的吐血、便血、血崩等證,以炮姜與其他止血藥同用,也可單用干姜炒黑存性為末,米湯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