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生活中應該都出現(xiàn)過便秘的情況,尤其是在我們暴飲暴食或者是過多的食用一些辣的東西之后,便秘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比如便秘會有可能導致痔瘡的出現(xiàn),而中藥材番瀉葉就有調(diào)理便秘的效果,并且效果不錯,可能大家不是特別的了解,那么番瀉葉服用劑量是多少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番瀉葉,異名旃那葉、瀉葉、泡竹葉來源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或尖葉番瀉的小葉。英文名FOLIUMSENNAE,為刺激性瀉藥,通過腸粘膜和神經(jīng)從刺激腸蠕動,屬于猛藥,建議盡量少用。作用于結(jié)腸,一般幾個小時內(nèi)生效。葉面淺綠色,葉背灰綠色,微有毛茸,無壓紋,質(zhì)薄而脆。均以干燥、葉形狹尖、片大、完整、色綠、梗少、無泥砂者為佳,葉小、色黃、有梗、多破碎、有泥砂者為次。上表面黃綠色,下表面淺黃綠色,無毛或近無毛,葉脈稍隆起。革質(zhì)。氣微弱而特異,味微苦,稍有粘性。尖葉番瀉呈披針形或長卵形,略卷曲,葉端短尖或微凸,葉基不對稱,兩面均有細短毛茸。
該品對小鼠、大鼠、家兔等多種動物及人均有顯著的瀉下作用,小鼠和兔于藥后2-4b致瀉,人口服后約6h引起瀉下。該品致瀉有效成分主要為番瀉甙A和B,尤其是番瀉甙A,番瀉甙C雖致瀉作用與A相近然含量很少。番瀉甙A20mg/kg即可引起小鼠瀉下。但倘于A中混入20%的C,則可使番瀉甙A的作用增強1。6倍。番瀉甙于小腸可以有部分吸收,后經(jīng)血流或膽汁進入大腸,而主要則由小腸直接進入大腸,在腸內(nèi)細菌作用下經(jīng)水解、還原等變化成為大黃酸蒽酮或大黃酸蒽酮-8-葡萄糖甙。
血作用對胃、十二指腸出血有效。用該品水浸液于胃鏡下噴灑于胃出血處,直視可見有即刻止血作用。番瀉葉總甙200mg/kg腹腔注射可明顯縮短小鼠出血時間。番瀉葉口服,可便血小板數(shù)及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時間、凝血活酶時間、血漿復鈣時間和血塊收縮時間縮短。此外,該品對鹽酸和消炎痛所致大鼠胃粘膜損傷的保護作用也有利于對胃、十二指腸出血的防治。抗菌作用番瀉葉浸液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如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甲型鏈球菌以及白色念珠和某些致病性皮膚真菌。其他作用對于實驗性腸梗陰大鼠,番瀉甙50mg/kg腹腔注射可使降低的腸粘膜組胺含量恢復至正常水平。此外,曾報告該品有箭毒樣作用,能阻斷神經(jīng)-肌肉接頭沖動的傳遞、阻止乙酰膽堿與M受體的結(jié)合而使肌肉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