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每樣事物都賦予它特有的名字,然而有些東西的名字相似,但卻不屬同一種東西,就是一字之差也會讓不了解的人誤認為是同一種事物;就拿血竭和龍血竭來說,雖多了一個字,但兩者完全是不同的植物,那么血竭與龍血竭作用區(qū)別都有哪些呢?血竭與龍血竭是兩味中藥材,其各自的功效作用也不容忽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血竭與龍血竭以及它們各自都有哪些功效。
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果實滲出的樹脂經(jīng)加工制成。是麒麟竭,多年生常綠藤本,長達10~20m。莖被葉鞘并遍生尖刺。羽狀復葉在枝梢互生,在下部有時近對生;小葉互生,線狀披針形,長約20~30cm,寬約3cm,先端銳尖,基部狹,脈3出平行;葉柄及葉軸具銳刺。肉穗花序,開淡黃色的冠狀花,單性,雌雄異株;花被6,排成2輪;雄花雄蕊6,花藥長錐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雌蕊1,瓶狀,子房略呈卵狀,密被鱗片,花柱短,柱頭3深裂。果實核果狀,卵狀球形,徑約2~3cm,赤褐色,具黃色鱗片,果實內(nèi)含深赤色的液狀樹脂,常由鱗片下滲出,干后如血塊樣。
龍血竭為百合科劍葉龍血樹的樹脂,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及東南亞國家。樹皮被割破,便會流出殷紅的汁液,像人體的鮮血,主要成份為龍血素B,微有清香,味淡微澀。多生長在濕潤的雨林里。龍血樹性喜高溫多濕,喜光,光照充足,葉片色彩艷麗。不耐寒,冬季溫度約15℃,最低溫度5~10℃。溫度過低,因根系吸水不足,葉尖及葉緣會出現(xiàn)黃褐色斑塊。龍血樹喜疏松、排水良好、含腐殖質(zhì)營養(yǎng)豐富的土壤。
血竭味甘、咸,性平。歸心、肝經(jīng)。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斂瘡生肌的功效。用于跌打損傷,心腹瘀痛,外傷出血,瘡瘍不斂。
龍血竭性溫、平,味甘、咸,無毒,入血分,歸肺、脾、腎三經(jīng),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收斂止血,軟堅散結、生肌斂瘡等顯著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