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地耳草有什么別名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耳草是什么,大部分人都還不知道地耳草是什么東西呢;地耳草是藤黃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一般是在夏秋季采收,然后再曬干,一般是生用,味道有點(diǎn)苦,主要功能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經(jīng)常用于黃疸熱淋,惡瘡,腫毒,毒蛇咬傷;那么地耳草有什么別名呢?
地耳草別名有田基黃、香草、雀舌草。
它的異名有田基黃(《生草藥性備要》),水榴子、香草(《質(zhì)問本草》),斑鳩窩、雀舌草(《植物名實(shí)圖考》),蛇喳口(《草木便方》),合掌草、跌水草(《分類草藥性》),七寸金、一條香(《福建民間草藥》),金鎖匙、紅孩兒、寸金草、田邊菊(《江西民間草藥》),劉寄奴(《四川中藥志》),痧子草、光明草,田基莧,蕎殼草、小王不留行、細(xì)葉黃、觀音蓮(《湖南藥物志》),雷公箭(《貴州植藥調(diào)查》),降龍草(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七層塔、土防風(fēng)、楓草兒、小元寶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黃花仔、禾霞?xì)?《廣東中草藥》),耳挖草、小田基黃(《廣西實(shí)用中草藥新選》)。
藥材鑒別,干燥全草,莖略呈四棱柱狀,光滑,粗約1.5毫米,外表淡黃棕色或暗紅棕色,節(jié)間長(zhǎng)約1~2厘米,易折斷。葉片黃褐色或灰青色,皺縮,紙質(zhì),易碎,以放大鏡觀之,有細(xì)小透明油點(diǎn)?;ㄐ蚨嗾蹟喽煌暾?,花萼花瓣干縮,黃棕色,或脫落,雄蕊僅存花絲,子房甚小,易脫落。蒴果紅棕色,長(zhǎng)卵形,多裂成3瓣,頂端喙尖;種子細(xì)小,多數(shù);不成熟的果實(shí),尚殘存破碎的花萼、花瓣及少數(shù)花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