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相見,我還以為這是香甜的地瓜干,它倆不僅顏色相像,個頭大小都相似極了,垂涎欲滴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自己餓極了,它是天冬,雖然看起來像極了地瓜干,但是它的功效可和地瓜干不太一樣呢;天冬的塊根是常用的中藥,因此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天冬種植技術(shù)你知道多少?
中藥天冬在海拔l000米以下的地方,最好選稀疏的混交林或闊葉林下種植,如林密要疏林。也可在農(nóng)田與玉米、蠶豆等作物間以及兩山間光照不長的地方種植。按生物學特性選擇土壤,深翻30厘米,去除雜樹枝等,每畝施腐熟廄肥2500-3500千克,餅肥1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整平耙細后,作成寬150厘米、高20厘米的高畦。
播種時,在畦內(nèi)按溝距20-24厘米開橫溝;溝深5-7厘米,播幅6厘米,種距2-3厘米。每畝用種子10-12千克。育苗1000米2可定植10000米2。播后覆蓋堆肥或草木灰,再蓋細土與畦面相平,上面再蓋稻草保濕。氣溫在17-20℃,并有足夠的濕度,播后18-20天出苗。發(fā)芽后揭去蓋草。幼苗開始出土時需搭棚遮蔭,也可在畦間用玉米等作物遮蔭,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在苗高3厘米左右時拔草施肥。秋季結(jié)合松土施肥,肥料以人畜糞為主。每次每畝施用1000-1500千克。
一年以后的幼苗即可定植。一般在10月或春季末萌芽前,幼苗高10-12厘米時帶土定植。起苗時按大小分級分別栽植。按行距50厘米、株距24厘米開穴。先栽2行天門冬,預(yù)留間作行距50厘米,再栽2行天門冬。定植時將塊根向四面擺勻,并蓋細土壓緊。在預(yù)留的行間,每年都可間作玉米或蠶豆。采挖天門冬時,選取根頭大、芽頭粗壯的健壯母株,將每株至少分成3簇,每簇有芽2-5個,帶有3個以上的小塊根。切口要小,并抹上石灰以防感染,攤晾1天后即可種植。方法同育苗后的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