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地榆的外表跟薰衣草的外表十分相像,只是薰衣草是紫色的,而地榆是深紅色的,本品為較常用中藥,葉似榆葉初生布地,別名黃瓜香、山地瓜、豬人參、血箭草,為薔薇科植物地榆的干燥根及根莖,野生于山坡草地,主產(chǎn)于華北、東北地區(qū),其他各地亦有分布,為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生有多數(shù)肥厚的紡錘形根,莖直立,有棱,子房上位,瘦果褐色,被細(xì)毛,以條粗,質(zhì)堅,無殘莖及須根者為佳,接下來我就介紹一下地榆圖片以及功效的介紹吧。
藥理作用:在胃腸道能止血,止瀉,用于燒傷能減輕滲出;抗菌。主要對腸內(nèi)致病菌(如宋內(nèi)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等)有抑制作用,但對金黃色葡萄菌、腦膜炎雙球菌、大型結(jié)核桿菌也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高壓消毒后,抗菌能力下降。清熱涼血、止血、有消腫止痛、收斂作用。主治:便血、血痢、尿血、崩漏、瘡瘍腫毒。
臨床應(yīng)用:為治療便血、燒傷常用藥。治久痢膿血、便血(如結(jié)腸炎、慢性菌痢等),用地榆炭,有收斂止血作用,再適當(dāng)配伍清熱藥,效果不錯,常用方為地榆煎。治痔瘡出血,常配槐花、黃芩、火麻仁等,涼血、清熱、通便,方如槐榆煎。用于燒傷創(chuàng)面用藥,以地榆配漆大姑、黃柏等,制成糊劑或乳劑外用,敷藥后可見局部分泌物減少。此外,也有用于治潰瘍病出血、咯血、崩漏、鼻衄等,有一定效果。局部外敷,可治皮炎。
使用注意:地榆雖可用于身體各部分急慢性出血,但以治慢性便血為主,效果較好。治燒傷生用,止血炒用。證屬虛寒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