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迅捷的前進,使得如今的植物不單單只存有其本身的效用,還有其身體一些元素所提取出來帶來的效用,比如說山豆根的提取物,山豆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莖,其苦,寒;有毒,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火毒蘊結,乳蛾喉痹,咽喉腫痛,齒齦腫痛,口舌生瘡,分布于廣西、廣東、江西、四川等省,那么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山豆根提取物的外貌及臨床應用?
山豆根提取物,本品根莖呈不規(guī)則的結節(jié)狀,頂端常殘存莖基,其下著生根數(shù)條。根呈長圓柱形,常有分枝,長短不等,直徑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及突起的橫向皮孔。質堅硬,難折斷, 斷面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有豆腥氣,味極苦。
臨床應用:治療宮頸糜爛將山豆根(品種未詳,下同)研成細粉,高壓消毒。先以1:1000新潔爾滅消毒宮頸,后用棉球蘸山豆根粉涂宮頸糜爛處,1~3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觀察320例,一療程后痊愈156例,好轉94例,無效70例,有效率為78.1%。
治療鉤端螺旋體病取山豆根5錢,大青葉2兩,生甘草5錢,加4倍量的水浸漬半天,煎兩次,濾液合并,一日四次分服。治療12例,痊愈11例;無效1例。據(jù)觀察,體溫降至正常平均為1.63天,主要癥狀及體征大多在3~5天內(nèi)明顯減輕或消失。
山豆根中毒發(fā)生率極高,每年都有這方面的報道,如曾經(jīng)發(fā)生在北京、天津等地飲用自配的含山豆根方劑以預防感冒,造成數(shù)起百余人中毒事件,其中死亡4例。中毒量與個體之間的差異較大,一般在10g以上便容易引起中毒,少數(shù)病人服用6g亦可出現(xiàn)毒性反應。中毒反應多在服藥后5分鐘至半小時內(nèi)出現(xiàn),亦有幾小時后出現(xiàn)者。另外,煎煮時間延長,則毒性顯著增加,可能與所含神經(jīng)毒成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