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是很多人童年的噩夢,一到壞人殺人的時候,一般吃的都是砒霜,導致很多誤解,那么砒霜究竟鶴頂紅、斷腸草、蒙汗藥,這些常出現(xiàn)在武俠小說里的毒藥,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確實存在,一提到它們,想必很多人都會不寒而栗,然而,血液病專家張亭棟因使用砒霜治療白血病,獲得了2015年度求是杰出科學家獎,實際上,這些所謂的毒藥,毒性雖大,但只要經(jīng)過科學、嚴格地炮制、配伍、控制用量,并找準適應病證,就能治病救人,揭開砒石和砒霜的神秘面紗看看是什么?
砒石含砒霜和其它雜質,砒霜是經(jīng)過砒石提煉而得到的。砒霜即三氧化二砷,俗名稱砒霜或信石,三氧化二砷的純品為白色結晶性粉末,易升華。微溶于水,較難溶于酸中,但又會溶于鹽酸中,生成三氯化砷或其他砷化合物,易溶于堿。不純的砒霜往往帶有紅色或紅黃色的塊狀結晶或顆粒,其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砷,俗稱紅砷。
砒石,為氧化物類礦物砷華,或硫化物類礦物毒砂、雄黃、雌黃經(jīng)加工制成的三氧化二砷。砷華主產(chǎn)于江西、湖南、廣東、貴州等地;毒砂除古產(chǎn)地陜西、湖北、河南、四川、甘肅、遼寧、山西等地仍有產(chǎn)出外,山東、江西、廣東、廣西、湖南、吉林、青海、西藏、內(nèi)蒙古、新疆等地亦有產(chǎn)出。疳,頑癬,寒痰哮喘,瘧疾。
古代的生產(chǎn)技術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與銀接觸,就可起化學反應,使銀針的表面生成一層黑色的“硫化銀”;到了現(xiàn)代,生產(chǎn)砒霜的技術比古代要進步得多,提煉很純凈,不再參有硫和硫化物。銀金屬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在通常的條件下不會與砒霜起反應。它是白色粉末,沒有特殊氣味,與面粉、淀粉、小蘇打很相似,所以容易誤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