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是中國的名片,淵源流傳,沒有中醫(yī)的中華民族是很難想象的,在中醫(yī)中,中藥又是基礎(chǔ)地位,《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本草綱目》是藥書經(jīng)典,里面對隔山消都有詳細記載;隔山消別名及其功能:隔山撬,為蘿藦科植物隔山消的塊根。功效:補肝腎;強筋骨;健脾胃;解毒;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肉質(zhì)根近紡錘形,灰褐色,長約10厘米,直徑2厘米;莖被單列柔毛;有乳汁,葉薄紙質(zhì),卵形,長5—6厘米,寬2—4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耳狀心形,兩面被微柔毛;基脈3—4條,放射狀,側(cè)脈每邊約4條;葉柄長2—5厘米。
植物的用途
地下塊根供藥用,用以健胃、消飽脹、治噎食;外用治魚口瘡毒。性味歸經(jīng)∶味甘,苦;性平。歸脾,胃,肝經(jīng)。功效∶消食健胃,理氣止痛,催乳。主治∶飲食積滯,脘腹脹痛,乳汁不下或不暢。用法用量∶煎服,6~15g;研末服,1~3g。研末吞服比煎服效果好。使用注意∶過量服用容易引起中毒。不良反應(yīng)∶本品毒性成分不明,可能是蘿摩毒素,或者是強心苷,過量服用會產(chǎn)生中毒反應(yīng)。臨床表現(xiàn)為流涎,嘔吐,癲癇性痙攣,強烈抽搐,心跳緩慢等癥狀。中毒輕者,可催吐,洗胃及導(dǎo)瀉;內(nèi)服蛋清,牛奶或活性炭,并服鎮(zhèn)靜劑預(yù)防痙攣。
藥方選錄
1、治痢疾∶耳葉牛皮消根一兩。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2、治食積飽脹∶隔山消一錢。打成粉子,用開水吞服,每天一次。(貴州《常用民間草藥手冊》)
3、治胃氣痛,年久未愈∶隔山消二錢,萬年蕎一錢。打成細粉,每天三次,每次用開水吞一錢。(貴州《常用民間草藥手冊》)
4、治多年老胃病∶隔山消一兩,雞屎藤五錢。燉豬肉服。(《貴陽民間藥草》)
5、治氣膈噎食,轉(zhuǎn)食∶隔山消二兩,雞肫皮一兩,牛膽南星、朱砂各一兩,急性子二錢。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一錢,淡姜湯下。(《孫天仁集效方》)
6、治小兒痞塊∶隔山撬一兩。煎水加白糖當茶喝,每日三、五次(《陜西中草藥》)
7、治小兒疳疾,隔食,并能開胃健脾∶隔山消、苦蕎頭、雞屎藤、馬蹄草、魚鰍串、側(cè)耳根。研末,加石柑子葉、雞內(nèi)金,蒸雞子服。(《四川中藥志》)
8、治食瘧∶隔山消(細末)五分,地牯牛三個(去頭、腳,焙焦,研末)?;旌?用米汁送下。(《貴陽民間藥草》)
9、催乳∶隔山撬一兩。燉肉吃。(《陜西中草藥》)
分布及生境
產(chǎn)嵩明等地;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或山地路旁草地。分布于遼寧、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新疆、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朝鮮、日本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