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成長,醫(yī)藥行業(yè)腳步也未停留過,中藥的地位也在逐漸升高,中藥材種類越來越多,下面簡介秦皮及相關內容,秦皮,中藥名,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白蠟樹、尖葉白蠟樹或宿柱白蠟樹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生長于山坡、疏林、溝旁,分布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內蒙古、陜西、山西、四川等地,味苦、澀,性寒,主治:清熱燥濕、收澀止痢,止帶,明目,用于熱毒瀉痢、赤白帶下、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別名:岑皮(《淮南萬畢術》),梣皮(《別錄》),樊槻皮(陶弘景),秦白皮(《藥性論》),蠟樹皮(《中藥志》),苦榴皮(《全展選編·皮膚病》)。
性味:味苦,寒。歸經:歸肝經、膽經、大腸經。功能: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收澀止痢,止帶。
主治:用于熱毒瀉痢,帶下陰癢,肝熱目赤腫痛,目生翳障。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9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煎水洗。藥材基源:秦皮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臘樹、小葉白臘樹或秦嶺白臘樹的樹皮。采收儲藏:春秋二季剝取。曬干。切絲。生用。
炮制: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絲,曬干。
用藥禁忌:脾胃虛寒者忌服。《本經逢原》:胃虛少食者禁用。
采收加工:裁后5--8年,樹干直徑達15厘米以上時,于春秋兩季剝取樹皮,切成30--60厘米長的短節(jié),曬干。藥材炮制:除去雜質,入水略浸,洗凈,潤透,展平,切成2--3厘米長條,頂頭切0.5厘米厚片,曬干,篩去灰屑。炮制研究進展:略
藥材貯藏:置通風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