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花是一種,花冠為環(huán)狀,花蕊修長的很具有觀賞性的植物,而白芍就是取自于白芍花根部的一種藥材,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馳名中外,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叢或草叢中,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植,不過,它主要生長在西南一帶地區(qū),而且很難找到,由此可見白芍的醫(yī)用價值很高,那么白芍的功效和作用具體有哪些?
多年生草質藤本;根圓柱狀,灰黑色,直徑約8毫米;莖被兩列毛。葉對生,膜質,卵狀披針形,長7-10厘米,基部寬4-8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深耳狀心形,葉耳圓形,下垂,兩面均被柔毛。傘形聚傘花序腋生,著花20余朵;花萼外面被微毛,基部內(nèi)面有腺體5個;花冠白色,裂片長圓形,內(nèi)被微毛;副花冠杯狀,比合蕊冠略長,裂片中間有1小齒,或有褶皺或缺;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柱頭頂端略為2裂。蓇葖雙生或僅1枚發(fā)育,短披針形,長約8厘米,直徑1厘米,向端部漸尖,基部較狹,外果皮有直條紋;種子卵形,長6毫米,寬3毫米;種毛白色絹質,長3厘米?;ㄆ?-10月,果期8-11月。
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fā)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 宜:血虛陰虛之人胸腹脅肋疼痛,肝區(qū)痛,膽囊炎膽結石疼痛者宜食;瀉痢腹痛,婦女行經(jīng)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盜汗者宜食;腓腸肌痙攣,四肢拘攣疼痛,不安腿綜合癥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緩解各種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白芍性寒,虛寒性腹痛泄瀉者忌食;小兒出麻疹期間忌食;服用中藥藜蘆者忌食。
中也有一定的應用,入藥能夠調(diào)經(jīng)養(yǎng)血,理氣止痛;白芍還可抗菌止痛,疏肝理氣、柔肝養(yǎng)血、緩中止痛、平肝斂陰,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頭痛、眩暈等病癥等。白芍一般生長在一定海拔的山坡、山谷草叢中,它的花大而美麗、根具有很大的價值,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