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和豬苓散都是中醫(yī)里常用的方子,它們的功效在傷寒條文里非常類似,都是口渴,小便不利。那么,它們有哪些區(qū)別呢?
五苓散是調節(jié)人體水液分布異常的方劑。水液的異常分布,《傷寒論》的注家們稱之為“蓄水”證。但“蓄水”時水液并非僅僅停留在下焦的膀胱,可以停留在人體的任何部位。
豬苓散是治療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腎盂腎炎以及尿路結石、腎積水等泌尿系疾病的專方。我以前不太重視這張方,對于陰虛水停也覺得不可思議,認為既是陰虛水停則當用知柏地黃湯之類以堅陰才是。一次,我治療一中年女性,經?;寄蚵犯腥?,動輒發(fā)熱、尿血。先用柴胡桂枝湯不效,后改用豬苓散加山梔卻獲效滿意。遂后,病人將此方廣泛傳播與患有類似疾病的中年婦女,竟然均有效果。該類病人常常伴有心中煩躁,因此我每加山梔、連翹、黃芩以除煩。也有與四逆散合方使用的機會。
泌尿系感染出現(xiàn)的尿頻、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征與下利的里急后重表現(xiàn)很相似,只不過是部位前后的不同罷了。尿路結石伴有疼痛者,則要與芍藥甘草湯合用;腎積水者再加牛膝。曾治一腎積水病人,其人腰酸腰痛,上腹部有壓痛,以本方與大柴胡湯合用取效。
豬苓散與五苓散有很大的不同。病位上,五苓散主全身的水液代謝異常,豬苓散則側重于治療泌尿生殖系統(tǒng)為主的下焦疾病。病性上,五苓散用桂枝,又要白飲服,服后須多飲暖水,其證偏寒;豬苓散用滑石,其證偏熱;舌象上,五苓散證舌體多胖大,邊見齒痕,舌苔白,豬苓散證舌多紅而少苔。豬苓散方中的滑石主治小便不利而赤,阿膠主治血證。
有人認為阿膠是養(yǎng)陰藥,但究竟是養(yǎng)腎陰還是肝陰肺陰?很難說清。所以,我認為此說不妥。阿膠本為止血藥,這是仲景用藥的定例。
那么,為什么于此處用阿膠呢?《傷寒論》第84條給出了答案?!傲芗?,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必便血。”點出了下焦?jié)駸嵴咭谆寄蜓臐撛诓±?,指出了淋家與尿血的內在關系。臨床所見,泌尿系統(tǒng)炎癥、結石多有血尿癥狀或者是鏡下血尿,用阿膠止血也是符合實際的。五苓散證是沒有血尿的,這也是二者的重要不同。五苓散可治汗出異常,豬苓散證卻不可用于汗出過多??傊i苓散和五苓散在運用上還是容易區(qū)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