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屬豆科一年生植物。莖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種。南方栽培以蔓性為主,矮性次之。葉為三出復葉,自葉腋抽生20-25厘米長的花梗,先端著生2-4對花,白、紅、淡紫色或黃色,一般只結(jié)兩莢,莢果細長,因品種而異,長約30-70厘米,色澤有深綠、淡綠、紅紫或赤斑等。每莢含種子16-22粒,腎臟形,有紅、黑、紅褐、紅白和黑白雙色籽等,根系發(fā)達,根上生有粉紅色根瘤。
腎病能吃豇豆種子嗎
是這樣的,腎病的病人一般我們會限制一定的蛋白攝入量,以減少腎的負荷,吃也都讓吃優(yōu)質(zhì)蛋白,所以一般都減少豆類的攝入,但菜是沒有問題的,可以吃菜類,豌豆,蕓豆,豆芽都是可以吃的,但是都要適量。
功效與作用
健脾利濕;補腎澀精。主脾胃虛弱、泄瀉、痢疾、吐逆、消渴、腎虛腰痛、遺精、白帶、白濁、小便頻數(shù)。
《滇南本草》: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
《綱目》: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diào)營衛(wèi),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數(shù),解鼠莽毒。
《本草從新》:散血消腫,清熱解毒。
《醫(yī)林纂要》:補心瀉腎,滲水,利小便,降濁升清。
《四川中藥志》:滋陰補腎,健脾胃,消食。治食積腹脹,白帶,白濁及腎虛遺精。
附方
1、治食積腹脹,噯氣:生豇豆適量,細嚼咽下,或搗絨泡冷開水服。(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
2、治白帶,白濁:豇豆、藤藤菜。燉雞肉服。(《四川中藥志》)
3、治蛇咬傷:豇豆、山慈姑、櫻桃葉、黃豆葉。搗絨外敷。(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