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茵陳蒿圖片:
中藥茵陳蒿鑒別方法:
茵陳蒿植物形態(tài):
茵陳蒿,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莖直立,木質(zhì)化,表面有縱條紋,紫色,多分枝,老枝光滑,幼嫩枝被有灰白色細(xì)柔毛。營養(yǎng)枝上的葉,葉柄長約1.5厘米,葉片2~3回羽狀裂或掌狀裂,小裂片線形或卵形,密被白色絹毛;花枝上的葉無柄,羽狀全裂,裂片呈線形或毛管狀,基部抱莖,綠色,無毛。頭狀花序多數(shù),密集成圓錐狀;總苞球形,苞片3~4層,光滑,外層小,卵圓形,內(nèi)層橢圓形,背部中央綠色,邊緣膜質(zhì);花雜性,淡紫色,均為管狀花;雌花長約1毫米,雌蕊1枚,柱頭2裂,叉狀;兩性花略長,先端膨大,5裂,裂片三角形,下部收縮呈倒卵狀,雄蕊5枚,聚藥,先端尖尾狀,基部具短尖,雌蕊1枚,柱頭頭狀,不分裂。瘦果長圓形,無毛?;ㄆ?~10月。果期11~12月。多生于。均有分布。
植物采集,春季幼苗高約三寸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去凈泥土,曬干。
茵陳蒿藥材介紹:
干燥的幼苗多揉成團狀,灰綠色,全體密被白毛,綿軟如絨。莖細(xì)小,長6~10厘米,多彎曲或已折斷;分枝細(xì),基部較粗,直徑1.5毫米,去掉表面的白毛后,可見明顯的縱紋。完整的葉多有柄,與細(xì)莖相連,葉片分裂成線狀。有特異的香氣,味微苦。以質(zhì)嫩、綿軟、灰綠色、香氣濃者為佳。
主產(chǎn)陜西、山西、安徽。此外,山東、江蘇、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甘肅、福建等地亦產(chǎn)。除上述品種外,尚有同屬植物黃蒿(又名:濱蒿、北茵陳)、小白蒿等的幼苗,在東北等地作茵陳蒿使用。勁直蒿的幼苗在西藏地區(qū)作茵陳蒿使用。
茵陳蒿化學(xué)成分:
茵陳蒿含具利膽作用的有效成分蒿屬香豆精,即6,7-二甲氧基香豆精含率因季節(jié)而異,開花期最高,達1.98%,以及綠原酸和咖啡酸。全草含精油約0.27%;果穗中精油較多,含率達1%。其成分有:β-蒎烯,茵陳炔酮,茵陳烯酮,茵陳炔,茵陳素。還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為硬脂酸,棕酸,油酸,亞油酸,花生酸,褐煤酸?;曳种泻然洝7N子中也含蒿屬香豆精及氯化鉀。黃蒿含蒿屬香豆精,含率因部位和季節(jié)而異,花蕾中有0.5%,花頭和種子中有2%;開花期全草有0.46%,開花前的花頭中有1.52%,但幼苗中不含蒿屬香豆精而含綠原酸。全草含精油約0.6%,以開花期含率最高,約達0.95%。其成分有:側(cè)柏醇,正丁醛,糠醛,甲庚酮,葛縷酮,1,8-桉葉素,側(cè)柏酮,乙酸牻牛兒酯,畢澄茄烯,丁香油酚,α-蒎烯,β-蒎烯,冰草烯等。還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為肉豆蔻酸5.1%,棕櫚酸23.48%,硬脂酸24.43%,花生酸18.04%,亞油酸11.25%,油酸10.09%;非皂化部分中有β-谷甾醇19.81%。又含另一利膽成分4-羥基苯乙酮。還含膽堿,水楊酸,壬二酸,石竹烯環(huán)氧化物等。根含β-谷甾醇及草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