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味甘,微溫,具有補氣固表,托瘡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氣血虛弱、自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腎炎浮腫、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潰瘍等癥。近年來臨床用來治療高血壓和急慢性腎炎。著名的“補中益氣湯”就是黃芪配人參、白術(shù)、升麻、柴胡、甘草、當歸、陳皮等組成,對治療脾胃虛弱、四肢倦怠、懶言短氣、中氣下陷有良好效果。
研究表明,黃芪含有黃芪甙類和多糖類等化學成分,在腦血管方面具有多種藥理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稠度及凝固性,松弛平滑肌,擴張腦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循環(huán),尤其改善微循環(huán),可以抑制動脈血栓的形成;能有效地降低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有較強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進而減輕中風缺血引起的損傷。
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jīng)常用黃芪煎湯或用黃芪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臨床實踐證明,黃芪不僅對體虛感冒、慢性腎炎等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還是中風患者的良藥。
不少中風病人在恢復期及后遺癥期,從中醫(yī)的角度看,其表現(xiàn)是“本虛”為主,兼有標實,出現(xiàn)一側(cè)肢體軟弱無力、容易疲勞、胃口差、口淡、多汗、解大便不順暢等氣虛癥狀,??蛇x用黃芪進行治療,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中醫(yī)學認為,黃芪的性味甘、微溫,有補中益氣、止汗等的作用。黃芪還有生黃芪、炙黃芪之分,炙黃芪偏于補氣,生黃芪偏于生肌。中風患者如果出現(xiàn)上述癥狀時,最好選擇炙黃芪來泡水當茶喝,每天常用量為30-50克,可連用3星期,停1星期為1周期。
另外還可巧用黃芪做藥膳,以達到飲食治病的效果,現(xiàn)介紹兩款食療方:
一、黃芪當歸瘦肉湯
處方:黃芪30克,當歸15克,瘦豬肉100克。
制法:將瘦豬肉洗凈切成小塊,黃芪、當歸洗凈,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砂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時,調(diào)味即可,隨量飲用。
二、芪蛇湯
處方:黃芪500克、蛇200克、當歸10克、枸杞子15克、紅棗6枚。
制法:取蛇去頭、腸雜,加生姜3片過油鍋,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瓦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小時,調(diào)味即可,隨量飲用??裳a氣活血,適用于中風體虛的病人。
但要提醒患者注意的是:黃芪用于益氣,它適合氣虛的病人。對于火熱證如面紅目赤、口干口苦、心煩易怒、小便黃、大便秘結(jié)者使用后會加重上火的癥狀,于病情恢復不利。故使用前應經(jīng)醫(yī)生診斷是否可以使用。值得提醒的是,不論病情到了哪一期,病人都應忌濃茶、酒類、咖啡和煎炒燥熱、肥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