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育齡期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高發(fā)期,76%的患者集中在25至45歲,生育少、生育過晚的婦女發(fā)病率明顯高于適時生育、多生育者。近年來此病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城市白領居多。
專家解析:正常情況下,在月經期,子宮內膜從宮腔里脫落下來,形成經血流出體外。而有些內膜細胞會轉移到卵巢、盆腔等其他器官或組織上,并且種植、生長,就形成了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形成囊腫,不但引起疼痛,而且影響卵巢的內分泌功能,可能導致輸卵管閉塞,或卵巢不能正常排卵,降低受孕幾率。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婦科中最復雜的疾病,不好治,易復發(fā),被稱為“不死人的癌癥”。該病與現(xiàn)代人結婚、生育過晚,生活不規(guī)律,精神壓力大有密切關系。
健康提示:學會放松身心,調整生活節(jié)奏,不宜太晚結婚,特別是生育過晚,因為妊娠是治療這一疾病的最佳方法,因為受孕及哺乳的這段時間,月經會自動暫停,而這就是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最好治療。女性月經暫停后,體內異位的內膜會因此受到抑制,一段時間后,內膜漸漸萎縮,延緩疾病發(fā)展。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