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膽子這個名字聽起來并不是特別的順耳,不知道的朋友可能還認為這是烏鴉的膽囊,但是實際上它是一種植物,結出的小果子是綠色的,但是在成熟之后,就變成了紫黑色,看起來和膽囊的確是非常的相似,所以被取名鴉膽子,而且有不錯的入藥價值,那么究竟中藥鴉膽子的作用是什么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中藥鴉膽子的作用
鴉膽子為較常用中藥。始載《本草綱目拾遺》。
別名:苦參子、鴨蛋子。
來源:為苦木科植物多年生灌木鴉膽子樹的成熟果實。多野生。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此外福建、臺灣等省也有分布。
性狀鑒別:核果卵圓形,長6~8毫米,直徑4~5毫米,外表面黃棕色或黑褐色,有隆起的網(wǎng)狀皺紋,果實兩側有明顯的棱脊。殼堅硬而脆,內含種子一枚,淡黃綠色或淡黃白色,富油脂。氣微,味極苦。
以果實成熟、飽滿,粒均勻,子仁黃白色、油足者為佳。
主要成分:鴉膽子苦素A、B、C、D、E、F及G。另含鴉膽子甙、鴉膽子油。
功效與作用:抗阿米巴原蟲:體外和體內(動物)實驗,均證實有殺滅或抑制阿米巴原蟲的作用,有效成分分為其葡萄糖甙。抗瘧:動物實驗能抑制雞瘧原蟲繁殖。對贅疣細胞有毒性作用,能使細胞破壞,細胞核固縮,最后細胞壞死脫落,故外用可治皮膚疣??共《荆簩仔土餍懈忻癙R8有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用時搗碎。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大腸經(jīng)。
功能:燥濕、殺蟲。
主治:痢疾、瘧疾,外用搗敷治痔瘡贅疣等癥。
使用注意:鴉膽子對腸胃有刺激,可引起嘔吐、腹痛、輕瀉或腹部墜脹等副反應,要裝入膠囊服用,或用桂圓肉包裹服用,以減少刺激性。孕婦和幼兒不宜使用。
用量:內服每次10~15粒(小兒每歲粒),一日三次。
處方舉例:鴉膽子仁15粒,用桂圓肉包裹(或裝入膠囊,每囊5粒),飯后用沙塘水送服,每日三次,連用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