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這種藥材我們大家在生活中并不是特別的常見,其實它是一種植物,而且功效有很多,大家可能不認識這個字,其實白蘞讀音是bái liǎn,這個字比較的生僻,在生活中不容易用到,所以大家覺得陌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對這種藥材也存在著疑問,比如它是治療什么疾病的,該怎么用等等,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白蘞讀音
白蘞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根,每年春、秋季采挖,除去莖及細須根,洗凈后多縱切成兩瓣、四瓣或斜片,曬干即可入藥??梢郧鍩峤舛?,消癰散結。
白蘞,又名山地瓜、野紅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干燥塊根。分布于華北、東北、華東、中南及陜西、寧夏、四川等地。
白蘞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弘景曰:白蘞“生衡山山谷,近道處處有之,作屯生”。蘇恭曰:白蘞“根似天門冬,一株下有十許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藥”?!妒癖静荨份d:“蔓生、枝端有五葉,所在有之”。蘇頒曰:“今江淮及荊、襄、懷、孟、商、齊諸州(今江蘇、安徽、湖北、河南、山東、陜西一帶)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莖……根如雞卵而長,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
白蘞的功效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斂瘡。主瘡瘍腫毒;瘰疬;燙傷;濕瘡;溫瘧;驚癇;血??;腸風;痔漏;白帶;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本經》:主癰腫疽瘡,散結氣,止痛。除熱,目中赤,小兒驚癇,溫瘧,女子陰中腫痛。
《別錄》:下赤白,殺火毒。
《藥性論》:治面上皰瘡。
《日華子本草》:止驚邪,發(fā)背,瘰竊,腸風,痔漏,刀箭瘡,撲損,溫熱瘧疾,血痢,燙火瘡,生肌止痛。
瘡癰腫毒,瘰疬痰核
本品苦寒清泄,辛散消腫,故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斂瘡生肌、消腫止痛之效。內服、外用皆可。
水火燙傷,手足皸裂
本品苦寒,既能清解火熱毒邪,又具斂瘡生肌止痛之功,故常用治水火燙傷,可單用本品研末外敷(《備急方》);亦可與地榆等份為末外用。若與白及、大黃、冰片配伍,還可用于手足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