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大蒜那么大家肯定是再熟悉不過了,平常烹飪的時候也是常常用到,我們也都知道大蒜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而且有些人在感冒咳嗽的時候也會熬點大蒜水喝,這是有一定的療效的;大蒜的作用非常之多,另外我們還介紹的另一種薤白也是一味中藥材,可能對于它知道的人比較少,它也叫野蔥,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薤白和大蒜的功效都有哪些。
大蒜又叫蒜頭、大蒜頭、胡蒜、葫、獨蒜、獨頭蒜,是蒜類植物的統(tǒng)稱。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蔥屬,以鱗莖入藥。春、夏采收,扎把,懸掛通風(fēng)處,陰干備用。農(nóng)諺說“種蒜不出九(月),出九長獨頭”,6月葉枯時采挖,除去泥沙,通風(fēng)晾干或烘烤至外皮干燥。
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zhì)鱗皮,剝?nèi)[葉,內(nèi)有6~10個蒜瓣,輪生于花莖的周圍,莖基部盤狀,生有多數(shù)須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剝?nèi)ケ∧?,即見白色、肥厚多汁的鱗片。有濃烈的蒜辣氣,味辛辣。有刺激性氣味,可食用或供調(diào)味,亦可入藥。地下鱗莖分瓣,按皮色不同分為紫皮種和白皮種。大蒜是秦漢時從西域傳入中國,經(jīng)人工栽培繁育,具有抗癌功效,深受大眾喜食。
大蒜性溫,味辛、甘。入脾、胃、肺經(jīng)。具有解毒殺蟲,消腫止痛,止瀉止痢的功效。治肺,驅(qū)蟲,此外還有溫脾暖胃。治癰疽腫毒,白禿癬瘡,痢疾 泄瀉, 肺癆頓咳,蛔蟲蟯蟲,飲食積滯,脘腹冷痛,水腫脹滿。
薤白別名為野薤、野蔥、薤白頭、野白頭。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鱗莖。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須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燙透,曬干。
小根蒜性狀呈不規(guī)則卵圓形,高0.5~1.5cm,直徑0.5~1.8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皺縮,半透明,有類白色膜質(zhì)鱗片包被,底部有突起的鱗莖盤。質(zhì)硬,角質(zhì)樣。有蒜臭,味微辣。薤呈略扁的長卵形,高1~3cm,直徑0.3~1.2cm。表面淡黃棕色或棕褐色,具淺縱皺紋。質(zhì)較軟,斷面可見鱗葉2~3層,嚼之粘牙。
薤白味辛、苦,性溫。歸肺、胃、大腸經(jīng)。具有通陽散結(jié),行氣導(dǎo)滯的功效。用于胸痹疼痛,痰飲咳喘,泄痢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