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調(diào)味品,我們就不得不提起姜了,在我們?nèi)粘I钪?,似乎很多菜都是要用到姜的,特別是在一些葷菜上,因為我們都知道姜能去腥嘛;有時候我們也會用姜來做一些蘸醬,味道可是棒極了的;姜的種類可不少,有沙姜,南姜,良姜和生姜等,而我們比較常用的就是沙姜和生姜了,那么沙姜和生姜的區(qū)別圖片是什么?在圖片上的沙姜和生姜有什么區(qū)別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上面的是生姜,下面的是沙姜。生姜比較大,顏色比較淡;沙姜比較小,顏色比較深。
沙姜:
沙姜是姜科植物山柰的干燥根莖,采挖于冬季,洗凈、除去須根,切片曬干即可。根莖入藥,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胃寒疼痛,牙痛,風濕關節(jié)痛,跌打損傷。產(chǎn)地包括廣東、廣西和云南,四川;廣西引種米易縣試種成功。
【源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塊狀,單生或叢生,淡綠色,
芳香;根從根狀莖上生出,粗壯,多數(shù)。葉通常2枚,相對而生,幾乎無柄,平臥地上,水平開展,質薄,圓形或寬卵形。8~9月開花,穗狀花從兩葉間生出,有花4~12朵,白色,晨開午調(diào),芳香,花管筒細長。果實為蒴果。
【性狀】本品多為圓形或近圓形的橫切片,直徑1~2cm,厚0.3~0.5cm。外皮淺褐色或黃褐色,皺縮,有的有根痕或殘存須根;切面類白色,粉性,常鼓凸。質脆,易折斷。氣香特異,味辛辣。
【鑒別】 (1) 本品粉末類黃白色。淀粉粒眾多,主為單粒,圓形、橢圓形或類三角形,多數(shù)扁平,直徑5~30μm,臍點、層紋均不明顯。油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0~130μm,壁較薄,胞腔內(nèi)含淺黃綠色或淺紫紅色油滴。螺紋導管直徑18~37μm。色素塊不規(guī)則形,黃色或黃棕色。(2) 取本品粉末0.25g,加甲醇5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對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 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8: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生姜: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的新鮮根莖,高40~100cm。品種有:青州竹根姜 山農(nóng)一號生姜 青州小黃姜。
別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莖(干姜)、栓皮(姜皮)、葉(姜葉)均可入藥。生姜在中醫(yī)藥學里具有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 適用于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濕、寒冷侵襲后,急以姜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的功效。
生姜指姜屬植物的塊根莖,性溫,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 吃過生姜后,人會有身體發(fā)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余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nèi)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diào)房間里呆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時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