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蟲是一種蟲子其實并不難猜,看名字就能看出來,那么,九香蟲有什么用呢?其實在中國有些地方是吃蟲子的,而且蟲子的營養(yǎng)價值其實是非常的高的,但是,就是蟲子長的有點令人難以下咽,但是吃過的人,都說口感什么的十分不錯,就是過不了心理這道坎;今天我們要來講的呢是九香蟲的吃法。
九香蟲為兜蝽科九香蟲屬下的一個種。
九香蟲,即半翅目,異翅亞目,蝽科的瓜黑蝽。是一種會飛的青黑色昆蟲,指甲般大小,狀如水龜。春夏季節(jié),爬在農(nóng)作物的莖葉上吸食漿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種奇臭難聞的氣體,使人避而遠之,因而落個“臭板蟲”,“屁巴蟲”或“打屁蟲”的臭名。屁巴蟲含有九香蟲油,一經(jīng)炒熟之后,即是一種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藥用美食,因此,它又贏得了“九香蟲”的美稱。
《本草綱目》:九香蟲,產(chǎn)于貴州永寧衛(wèi)赤水河中。大如小指頭,狀如水,身青黑色。至冬伏于石下,至驚蟄后即飛出,不可用矣?!吨兴幋筠o典》載:九香蟲對于神經(jīng)性胃病,精神憂郁而致的心口痛,脾腎陽虛的腰膝酸軟乏力、陽萎、遺尿等癥有顯著療效。所以李時珍說它:咸溫無毒,理氣止痛,溫中壯陽,“久服益人”,“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
九香蟲成蟲有翅能飛,其寄主植物主要是葫蘆科植物,如各種瓜類的南瓜、冬瓜、西瓜、絲瓜、水瓜等。剛孵出的若蟲(幼蟲)多在寄主植物蔓裂處和葉芽和葉柄上,棲息于卷褶的黃色枯葉內(nèi)。九香蟲以寄主植物的汁液為食物,以成蟲蟄伏在土石塊下、石縫中、瓜棚或墻縫中穴內(nèi)越冬。
九香蟲營養(yǎng)價值高,應用歷史比較悠久,在醫(yī)藥領域和食品行業(yè)應用比較廣泛。九香蟲富含高蛋白、維生素等,在廣西、貴州、四川等地有吃九香蟲的習慣,九香蟲香脆可口,經(jīng)常吃點,具有強健體魄的作用,小兒食用有健脾胃、助消化的功效。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它的了解,應用領域會越來越廣泛。
九香蟲有九香蟲油,一經(jīng)炒熟之后,味道美味可口,是一道非常好的美食佳肴。椒鹽九香蟲的做法:九香蟲30g,油炒熟,放入花椒粉、少量食鹽等,用酒或溫開水送下。另外,九香蟲也可以磨粉吃。磨粉的具體做法:將九香蟲炒熟,磨成細末,每次2-3克,日服2次,空腹食用或者飯后吃。此外,也可以用來泡酒等。食用注意事項:陰虛內(nèi)熱者不要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