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制劑,蟾酥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的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漿液,經(jīng)收集干燥而成。蟾蜍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分布。多在早春于河塘里集中捕捉蟾蜍,專門采集其腺體中的白色漿液,涂于玻璃板、竹片上曬干貯存,供藥用,如此,便是第一步的蟾酥制劑。
本品呈扁圓形團塊狀或片狀。棕褐色或紅棕色。團塊狀者質(zhì)堅,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角質(zhì)狀,微有光澤;片狀者質(zhì)脆,易碎,斷面紅棕色,半透明。氣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本品斷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 ,浸泡 1小時,濾過,濾液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固體少量,滴加硫酸數(shù)滴,即顯藍紫色。取本品粉末0.1g,加氯仿5ml ,浸泡1 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顯藍紫色,漸變?yōu)樗{綠色。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置10m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蟾酥對照藥材0.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脂蟾毒配基及華蟾酥毒基對照品,加乙醇分別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4 種溶液各10μl ,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氯仿-丙酮(4:3:3)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綠色及一個紅色斑點。
蟾酥性味甘辛,溫。有毒,有解毒消腫、止痛開竅的功能。使用時一次15~30毫克。用蟾酥為主制成的中成藥很多,比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藥有:麝香保心丸、蟾麝救心丸、心寶、心可寧、益心丸、血栓心脈寧、熊膽救心丸等等。
蟾蜍漿液經(jīng)加工干燥所成的固體物,名為蟾酥。漿液成分復雜;上世紀十年代分離蟾蜍精后,陸續(xù)分離同類的有效物質(zhì),迄今已達數(shù)十種之多。此類物質(zhì)皆有強心等作用,在化學上屬于甾族化合物,而其C17上再接一α-吡喃酮基,凡具有此種骨架的物質(zhì)(實際上,植物中亦有具有此種骨架的物質(zhì)),總名蟾蜍二烯內(nèi)酯,是蟾蜍漿液、蟾酥的主要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