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其實最開始知道它我是從小說里看到的,穿越到古時候的女主沒了香皂沐浴露就用皂莢來替代,那時候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皂莢果含皂素,可代肥皂用以洗滌,并可作染料,種子入藥,嫩葉可食;木材堅實,心材帶粉紅色,色澤美麗,紋理粗,可作建筑、器具、支柱等用材;性味皂角辛、溫、有小毒,皂角刺辛、溫,功能主治:皂角祛痰開竅,主治中風或癲癇,痰涎涌盛者,痰多咳嗽,用量0.3~1錢;皂角刺活血祛瘀、消腫潰瘍、下乳,主治淋巴結(jié)結(jié)核,乳腺炎,惡瘡,癰腫不潰,用量1~3錢;不過你知道山皂莢與皂莢的區(qū)別有哪些嗎?
山皂莢又名山皂角、皂莢樹、皂角樹、懸刀樹、莢果樹、烏犀樹、日本皂莢。豆科皂莢屬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達25米;小枝紫褐色或脫皮后呈灰綠色,微有棱,具分散的白色皮孔,光滑無毛;刺略扁,粗壯,紫褐色至棕黑色,常分枝,長2-15.5厘米。葉為一回或二回羽狀復葉(具羽片2-6對),長11-25厘米;小葉3-10對,紙質(zhì)至厚紙質(zhì),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2-7(9)厘米,寬1-3(4)厘米(二回羽狀復葉的小葉顯著小于一回羽狀復葉的小葉),先端圓鈍,有時微凹,基部闊楔形或圓形,微偏斜,全緣或具波狀疏圓齒,上面被短柔毛或無毛,微粗糙,有時有光澤,下面基部及中脈被微柔毛,老時毛脫落;網(wǎng)脈不明顯;小葉柄極短。
主產(chǎn)于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生于向陽山坡或谷地、溪邊路旁,海拔100-1000米。常見栽培。日本、朝鮮也有分布。
皂莢和山皂莢同屬豆科皂莢屬落葉喬木,二者在外形上比較相似,很容易被混淆,現(xiàn)將二者的區(qū)別要點介紹如下:
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高15—30米;枝刺圓而有分歧;小葉6—14枚,卵形至卵狀橢圓形,葉緣有細鈍鋸齒;總狀花序腋生;莢果較肥厚,直而不扭轉(zhuǎn),長12—30厘米;花期5—6月,果期10月成熟。
皂莢樹的莢果是直的,不打彎兒。
山皂莢(Gleditsia japonicaMiq.):高10—25米;枝刺扁;小葉6—10對,卵形至卵狀披針形,疏生鈍鋸齒或近全緣;穗狀花序;莢果薄而扭曲或為鐮刀狀,長18—30厘米;花期5—7月,果10—11月成熟。
山皂莢的莢果都是彎的,形如鐮刀,故而人們又形象地稱之為懸刀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