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嬌小型,葉子不大花兒也小,明亮的五個瓣兒在蔥郁的綠色里,好似繁星點點;它是地耳草,別名田基黃、香草、雀舌草,味苦、平;歸肝、膽經(jīng);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的功效;用于黃疸熱淋,惡瘡,腫毒,毒蛇咬傷,為了方便使用,人們把它加工成提取物,就是那褐色的粉末狀物質(zhì),那么,你知道地耳草提取物有什么功效嗎?
地耳草提取物同樣可以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用于濕熱黃疸,肺癤,腸癰,濕疹,跌打損傷。地耳草生于山野及較潮濕的地方。分布江蘇、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
再來看看地耳草的長相,它是干燥全草,莖略呈四棱柱狀,光滑,粗約1.5毫米,外表淡黃棕色或暗紅棕色,節(jié)間長約1~2厘米,易折斷。葉片黃褐色或灰青色,皺縮,紙質(zhì),易碎,以放大鏡觀之,有細(xì)小透明油點。花序多折斷而不完整,花萼花瓣干縮,黃棕色,或脫落,雄蕊僅存花絲,子房甚小,易脫落。蒴果紅棕色,長卵形,多裂成3瓣,頂端喙尖;種子細(xì)小,多數(shù);不成熟的果實,尚殘存破碎的花萼、花瓣及少數(shù)花蕊。氣微,味淡。
臨床應(yīng)用上,地耳草治療傷寒及副傷寒取干草1~5兩切碎,水煎2次,兩次煎液合并,分3次口服,10天為一療程。治療44例,除3例無效外,其余均有效。體溫于1~14天降至正常,平均退熱天數(shù)為7.2天。雖然效果較氯(合)霉素對照組稍遜一籌,但藥用量安全度較大,未見不良反應(yīng)。另外治療10例現(xiàn)癥感冒病人,也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