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亭里經常還會兼顧著賣一些零碎的小食品,檳榔就是經常能夠見到的一種,很多人都習慣在嘴里嚼著檳榔,檳榔原產馬來西亞,中國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臺灣等熱帶地區(qū),亞洲熱帶地區(qū)廣泛栽培,檳榔是重要的中藥材,在南方一些少數(shù)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花序多分枝,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種子卵形,花果期3-4月,不知道吃檳榔會上癮嗎?
檳榔果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各省居民迎賓敬客、款待親朋的佳果,因古代敬稱貴客為“賓”、為“郎”,“檳榔”的美譽由此得來。檳榔也有仁頻、賓門等多種稱謂。在亞洲的許多地區(qū),例如臺灣、印度、海南等地,保留著嚼食檳榔的習慣。它是中國四大南藥之一(其它三種為益智、砂仁、巴戟),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和有益物質,具有消積、化痰、療瘧、殺蟲等功效,是歷代醫(yī)家治病的藥果。
常嚼食檳榔的國家如印度、巴布亞新幾內亞口腔癌發(fā)病率在世界前列,嚼檳榔盛行的臺灣,口腔癌發(fā)病率也很高。研究者們猜測檳榔導致口腔癌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檳榔中的粗纖維容易摩擦口腔黏膜,造成黏膜反復創(chuàng)傷,形成局部慢性損傷,進而導致癌變,第二,檳榔中含有的大量生物堿促進上皮細胞凋亡,與檳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基因毒性,進而導致癌變,第三,與煙草共同食用更易促進癌癥。
檳榔原是重要藥用植物之一,剖開煮水喝可驅蛔蟲,其驅蟲性在臨床上也得到研究證實,檳榔雖然味道又苦又澀,但能令口舌生津,神清氣爽,這也是檳榔受到南方大多數(shù)人喜愛的原因,也說明,看待檳榔應當客觀公正,不應因其有“一級致癌物”的標簽就戴上驚恐的有色眼鏡。檳榔雖是一級致癌物,但偶爾吃,吃一次兩次,并不會對健康造成損害,但是如果將吃檳榔變成一種生活習慣,長期吃,大量吃,天天吃,那么口腔癌的發(fā)病風險就會大大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