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子,這也是一種中藥的名子,它是十字花科的一種植物的種子,它呢,主要是生長在我國東北、華北、華東的江蘇和浙江,西北、西南的四川及西藏地區(qū),北溫帶其它地區(qū)也都有分布;植物琴葉葶藶,分布于我國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江西、廣西,歐洲也有;植物播娘蒿,華南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中藥葶藶子怎么煎煮呢?
葶藶子,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5~45厘米,單一或分枝,疏生葉片或無葉,但分枝莖有葉片;下部密生單毛、叉狀毛和星狀毛,上部漸稀至無毛。基生葉蓮座狀,長倒卵形,頂端稍鈍,邊緣有疏細齒或近于全緣;莖生葉長卵形或卵形,頂端尖,基部楔形或漸圓,邊緣有細齒,無柄,上面被單毛和叉狀毛,下面以星狀毛為多。總狀花序有花25~90朵,密集成傘房狀,花后顯著伸長,疏松,小花梗細,長5~10毫米;萼片橢圓形,背面略有毛;花瓣黃色,花期后成白色,倒楔形,長約2毫米,頂端凹;雄蕊長1.8~2毫米;花藥短心形;雌蕊橢圓形,密生短單毛,花柱幾乎不發(fā)育,柱頭小。短角果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4~10毫米,寬1.1~2.5毫米,被短單毛;果梗長8~25毫米,與果序軸成直角開展,或近于直角向上開展。種子橢圓形,褐色,種皮有小疣?;ㄆ?~4月上旬,果期5~6月。
用于痰涎壅盛咳喘,常配大棗同用,即葶藶大棗瀉肺湯;若治肺熱停飲,面目浮腫,咳喘不得平臥者,配桑白皮、地骨皮、大腹皮等。用于胸腹積水實證。治肺氣壅盛,水飲停聚,水腫脹滿,小便不利者,配牽牛子、椒目、郁李仁等;治痰熱結(jié)胸之胸脅積水者,配杏仁、大黃、芒硝等,如大陷胸丸;治濕熱蘊阻之腹水腫滿者,配防己、椒目、大黃等,即己椒櫪黃丸。 煎服,5~10g;研末服,3~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