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名字,你一定認為它是哪種小動物,因為長得與傳說中的龍相似而取得這個名字;在不了解之前,我也這么想過,但是在接觸到這位藥材的時候,我才發(fā)現原來自己太天真;穿山龍,別名穿龍薯蕷、野山藥、串地龍、地龍骨、雞骨頭、龍萆;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生于山坡林邊、灌木林下及溝邊,這么“隨遇而安”的穿山龍能作為藥材,定是有它的不同之處,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下穿山龍功效和副作用是什么。
穿山龍常生于山腰的河谷兩側半陰半陽的山坡灌木叢中種稀疏雜木林內及林緣,而在山脊路旁及亂石覆蓋的灌木叢中較少,喜肥沃、疏松、濕潤、腐殖較深厚的黃礫壤土和黑礫壤上,適應性強,耐嚴寒,耐旱性極強,適宜生長濕度為12℃-25℃。對于土壤要求不嚴,常分布在海拔100米-1700米,集中在300米-900米間。
穿山龍用來治療風濕痹證。本品能袪風濕,入肝經活血通絡,常用于風濕痹痛,腰腿疼痛,肢體麻木。因其微寒清熱,以治熱痹為多,可水煎或酒浸服,或與桑枝、絡石藤、忍冬藤等配伍。還可用來之勞痰熱咳喘。本品苦降泄,微寒清熱,入肺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治咳喘痰多,可與瓜蔞、杏仁、黃芩等同用。此外,本品還可治胸痹、跌打損傷、癰腫瘡毒等。
據報道,口服穿山龍片劑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時,少數病例有輕度腹瀉、便秘、胃部不適、惡心嘔吐和口腔炎、頭暈、視物模糊、丙氨酸轉氨酶一時性升高;服穿山龍酒劑治療骨質增生、老年性腰腿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牙齒酸麻、感覺遲鈍,個別人牙齦蒼白。停藥后癥狀均能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