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果的名字命名的電影在中國還是不常見的,今天我就來跟大家探討一部這種電影,它的名字叫做《榴蓮飄飄》,《榴蓮飄飄》是一部反映香港下層生活的現(xiàn)實題材的文藝電影,由陳果導(dǎo)演,秦海璐、麥惠芬等主演,該片主要講述了秦燕為討生活前往香港做暗妓結(jié)識阿芬而發(fā)生的關(guān)于榴蓮的故事,那這究竟是怎么的一部影片呢?下面就讓我為您一一道來。
該片于2000年8月30日在威尼斯電影節(jié)首映并于2000年11月16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該片因內(nèi)容不夠陽光,有違社會主義的主流思想道德而禁止在中國內(nèi)地公映。2001年該片入圍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和第3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秦海璐憑借該片獲得第3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和最佳女主角獎。片中的海璐開始以一個庸脂俗粉的香港街頭賣淫女“小燕”的形象出現(xiàn)。說實話,讓我不禁產(chǎn)生了一陣不悅感。因為以前看到影視作品中的秦海璐都是孤傲美艷的形象,變成這種粗俗不堪的樣子,真有點不愿意接受。劇情推進,秦海璐在影片中爽直的氣度慢慢讓我產(chǎn)生了一些親近熟悉感,美好也慢慢從她那帶著點狐媚的眼角中傾瀉出來。
香港、偷渡、三個月旅游簽證、黑市戶、香港海洋公園。這些反映香港背景和生活的詞匯,在影片中只是出現(xiàn)了一次,卻不斷帶出觀眾對影片背后話語的猜想。三個月的限期,在正當(dāng)小燕與跟隨父母偷渡來港的阿芬之間的熟悉和信任已然建立的時候,到來了。這些同樣生活在城市黑暗角落里的人們,似乎如窩中螻蟻因為一道強光的到來而四處逃竄。做完了有生以來最多生意的燕子回到了深圳。但是這里卻是阿芬的家鄉(xiāng),不是她的。阿芬在她生日的時候吃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個榴蓮。這種有著堅硬刺殼,氣味難聞的水果,曾讓阿芬退避三舍。但當(dāng)她吃完第一口之后,卻發(fā)現(xiàn)它真如父親所說的是水果之王,如蜜般鮮甜,如奶油般潤滑,唇齒間盡是香甜,臭味似乎蕩然無存。
過年了,燕子(秦海璐)回到了生活的城市。此時的海璐完全是另外一副形象,智慧知性,甚至可以稱得上優(yōu)雅的穿著。讓我看到了以前認(rèn)識的秦海璐,此刻的她為了讓父母開心傾其所有。那么堅忍美麗,只是婚姻的失敗讓她時時透露出憂郁。這和那個粗俗豪爽看似無憂無慮的賣淫女是那么的不協(xié)調(diào)。故事到快結(jié)束的時候,我才明白她原來是一個學(xué)了八年京劇,南下尋夢的文藝女孩。突然想起電影前段埋下的那段伏筆,就是阿芬曾經(jīng)看到燕子一直對著墻壓腿劈叉的那段。這個在香港日以繼日接客的女孩其實是一個精通國粹的文藝青年。久久無語,物質(zhì)社會中,文化的價值在人們眼里遠(yuǎn)不如金錢來得高貴。在留家還是南下決策間苦苦掙扎的燕子,在讀過阿芬被遣送回大陸后在家寫給她的信后,吃著阿芬寄過來的榴蓮做下了決定。
影片中的榴蓮,似乎暗含這兩種內(nèi)涵。一方面它象征著主人公燕子,那樣一個看似粗俗不堪的賣淫女,卻有著無比善良真誠的靈魂,另一方面它象征著燕子和阿芬的家鄉(xiāng),雖然它不如大城市看上去那么光鮮亮麗,卻是如此的踏實溫暖,散發(fā)著動人的淳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