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植物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每個部分都有獨特的功效與作用,了解植物藥材的功效說不定會在我們的生活起到十分巨大的作用,植物品種十分繁雜,我們今天通過小編找來的圖片來認識地耳草吧,了解地耳草的作用與功效,知道到底什么時候可以用到它吧。
地耳草的簡介
【藥名】地耳草
【科屬】金絲桃科
【別名】田基黃、田基王、小田基黃、黃花草、黃花仔、對葉草、七寸金、細葉黃
【來源】為金絲桃科金絲桃屬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以全草入藥。春夏采收全草,鮮用或洗凈,曬干,切碎用。
【生態(tài)分布】產(chǎn)我國南部;多生于山坡、草地、田邊,村落附近。
【藥用部分】全草入藥,夏秋采收。
【性味歸經(jīng)】甘、微苦,涼。
地耳草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消腫解毒。
治傳染性肝炎,瀉痢,小兒驚風,疳積,喉蛾,腸癰,癤腫,蛇咬傷。
1、《生草藥性備要》:治酒病,消腫脹,敷大惡瘡,理疳瘡腫。
2、《質(zhì)問本草》:涂火毒,消陽癥結(jié)疽。
3、《分類草藥性》:解一切蛇蟲毒,清火,止泄瀉,刀傷用良。
4、《嶺南采藥錄》:去硝黃火毒,敷蝦箝瘡,理跌打、蛇傷。
5、《福建民間草藥》:活血,破瘀,消腫,解毒。
6、《南寧市藥物志》:清內(nèi)熱,治眼疾。
7、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滲濕利水,消腫止痛。治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區(qū)疼痛,闌尾炎,疔腫癰疽,毒蛇咬傷,跌打扭傷。
地耳草的用法用量
鮮用1~2兩,干用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地耳草的禁忌注意
用治濕熱黃疸,具有良好療效,可配合茵陳、金錢草等同用。治療瘡癤腫毒或毒蛇咬傷,可用鮮草煎服,另用鮮草適量,洗凈,搗爛外敷。用治跌仆損傷,除煎湯內(nèi)服外,還可用鮮草適量,搗爛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