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馬兜鈴酸這個詞大家一定覺得很陌生,在生活中沒有聽說過,那么你對它又有多少了解,馬兜鈴酸腎病又常稱關木通中毒性腎病,是一類由關木通及相關的藥物所造成的急性或慢性腎小管間質疾病,馬兜鈴酸腎病的確切發(fā)病機制仍不明確,現(xiàn)有研究表明,馬兜鈴酸主要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但不同劑量馬兜鈴酸損傷腎小管、導致間質纖維化的機制并不相同,過量攝入馬兜鈴酸是馬兜鈴酸腎病的主要病因,不論急性或慢性馬兜鈴酸腎病,目前均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我們來更多的了解一下馬兜鈴酸腎病。
過量攝入馬兜鈴酸是馬兜鈴酸腎病的主要病因。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主要存在于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馬兜鈴屬(Aristolochia)植物中。這類植物分布廣泛,全世界約有350多種,我國有40~50 種,其中常作為藥用的有木通馬兜鈴(關木通)、防己馬兜鈴(廣防己)等20 余種。
馬兜鈴酸腎病主要與超量或長期服用上述藥物有關。如藥典中規(guī)定關木通的常用劑量為3~6 g,而臨床報道的關木通中毒患者服用劑量常高達數(shù)十甚至上百克。又如龍膽瀉肝丸、甘露消毒丸等原本只宜短期服用,而中毒病例多長期服用。但馬兜鈴酸腎病的發(fā)生存在體質差異,個別病例即使攝入小劑量馬兜鈴酸仍可發(fā)生急性馬兜鈴酸腎病。有腎臟基礎疾病的患者更易發(fā)生馬兜鈴酸腎病。
不論急性或慢性馬兜鈴酸腎病,目前均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馬兜鈴酸腎病重在預防,摒棄陳舊觀念加強中藥管理;及時停藥;積極改善內環(huán)境;促進腎臟恢復;慢性腎功能不全治療;國外學者曾對少數(shù)病例進行短期觀察,發(fā)現(xiàn)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可能對改善馬兜鈴酸腎病患者的腎功能有一定效果,但缺乏對長期預后影響的評價。